独生子女:该如何照料我老去的父母?

核心提示: 对于我市34岁的小崔来说,过得并不轻松。年过六旬的母亲病倒,让他这个独生子感到力不从心。今年9月,小崔的母亲因做肠梗阻手术住进了市人民医院。怕父亲忙不过来,他特地从公司请了一周的假照料母亲。

这是一张标题为《独生子》的摄影照片。照片中身着短袖的男人坐在两张病床中间,两只手握住两侧病床,床上躺着他的父母,男人的背影看起来很无助。

本报记者 魏裕隆

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伴随着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渐步入老年,独生子女也已进入中年。他们上有4名老人要照顾,下有孩子,家庭负担在不断加重。有些子女漂泊异乡无暇回家探望父母,父母生病无人照料,面对赡养父母的困境,不少人心中打了个问号,该怎么照料我老去的父母?

照顾父母,难言的无奈

对于我市34岁的小崔来说,过得并不轻松。年过六旬的母亲病倒,让他这个独生子感到力不从心。今年9月,小崔的母亲因做肠梗阻手术住进了市人民医院。怕父亲忙不过来,他特地从公司请了一周的假照料母亲。

“那期间,除了工作,我们每天都要往返家和医院多次,一天只能睡4~5个小时,真的太累了。”回忆母亲生病住院的日子,小崔说自己白天要和父亲轮流照顾母亲,晚上回到家还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2018年,惜别大都市回老家照料重病父亲的张月,大学毕业后就在上海安定了下来。工作了两年后,她突然接到了母亲的电话,称父亲得了病,不能自理了。听着电话中母亲的描述,张月赶紧向所在单位请假回到了老家开发区裴家村。

张月表示,自己是独生女,当时也没有找对象,照顾父母的事自然落在了自己一个人的身上,她没有任何犹豫。经医院确诊,张月的父亲患了小脑扁桃体下疝,各种检查费用花光了她家中所有的积蓄。“积蓄都花光了,父亲的病情虽然稳定了下来,但要完全治愈很难。”张月说,后来父亲也做过手术,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全靠自己与母亲两人照料。母亲最近又病倒了,独生女挑起了家庭重担。为了贴补家用,张月不得不考虑出去工作。这次她选择在丹阳本地找,目的就是方便回家帮母亲照料父亲。

部分地区已设立独生子女陪护假

“都说‘养儿防老’,其实我们不指望孩子给我们养老,也不想打扰子女的生活,更不希望孩子在我们和家庭事业之间周旋,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无法自理就去养老院,不想拖累孩子。”今年65岁的吴锁双老人表示,自己很理解子女生活的难处,平时遇到生活不便或生病等,他和老伴很少麻烦孩子。

他还认为,子女大多处于中年,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他们工作压力大,还有孩子要操心,这些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国家能够在经济上给予补贴,可以为独生子女减轻一些压力。

今年10月,国家卫健委给出了网民关于“希望设立独生子女陪护假”留言的权威回应。据统计,目前福建、广西、河南、湖北、黑龙江、淮安、广州等地通过地方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计划生育实施办法以及相关政策文件等,设立了独生子女陪护(护理)假,要求用人单位支持独生子女职工在父母患病住院期间进行陪护,并给予独生子女适当陪护时间或每年累计5天至20天不等的带薪护理假。

业内人士认为,居家养老依然是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模式,子女是赡养老人的责任主体。减轻独生子女的负担,就是减轻他们赡养老人的负担,也就能体现国家保障独生子女父母的责任。目前,独生子女陪护(护理)假制度仍处于地方探索阶段,对于一些独生子女来说,虽然某些地区还不曾享受过这样的政策,但是仍然期盼有落地的一天。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