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湖的文化地标

核心提示: 一片土地上的历史,就是在它之上人民的历史。练湖历代先民,在这块土地上数千年晴耕雨读,传续文明,留下了许多文化地标,挖掘这些文化遗存,对于练湖文化发展颇具意义。

一片土地上的历史,就是在它之上人民的历史。练湖历代先民,在这块土地上数千年晴耕雨读,传续文明,留下了许多文化地标,挖掘这些文化遗存,对于练湖文化发展颇具意义。本文涉及的练湖,地理范围为原练湖农场及周边河阳的联观、三桥行政村,大泊的嘉荟、高楼两个社区。

地标一:古墩、古墓

古墩——

练湖境内土墩蕴藏丰富的文化遗存,有大夫墩、道人墩、窑头墩、椿树墩、酱油墩、三女墩。其中,大夫墩位于河阳联观行政村前观自然村西北一公里处。1993年5月至8月,南京博物院、镇江市博物馆联合对其挖掘。据报告记载:大夫墩,挖至墩底,有石砌墓坑,坑中部有墓穴,考证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贵族墓,距今2500余年,墓主是拥有一定权力和财富的贵族。随葬器物9件,其中原始瓷罐3件、原始瓷碟3件、青铜器3件,现存南京博物馆。

道人墩,在练湖境内前东岗村冷氏宗祠东南150米处,同大夫墩同期挖掘,挖至墩底未见墓穴,未发现有价值的文物。镇江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分析说,墩为春秋时期土墩墓。“夏商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先生说过,有坟丘而无墓穴是当时土著家族逝者的埋葬方式。85年版《练湖志》记载,道人墩因开氏家族一道人在此炼丹而名,墩旁有明刑部主事何斌然墓。

三女墩,又名仙女墩、孝女墩。《丹阳经济开发区志》记载,墩位于高楼社区丁家自然村东南方,高37.2米,专家考证为西周时期土墩墓,1999年市政府定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窑头墩、椿树墩、酱油墩,在练湖魏家村北,三墩品字形分布,墩高约8米、底径20米左右。上世纪七十年代,练湖砖瓦厂取土制砖,窑头墩挖掘,出土多枚汉代铜镜及随葬祭器,多为民间文物爱好者收藏。专业人士分析,三墩均为汉代古墓,同大泊长湾古墓群相似。这里是宁镇丘陵与江南平原的结合部,地势高,风水好,古人选为葬地。

古墓——

练湖境内古墓有几处。一是大泊长湾古墓葬群。《至顺镇江志》记载,是邵氏家族名人葬处,有龙图阁直学士邵必墓、通判邵约史墓、枢密邵亢墓、按抚史邵彪墓。《光绪丹阳县志》记载,翰林院庶吉士、王英冕、处士苏庠都葬在这里,还有汉代墓29座,元代墓16座,唐、宋墓各两座。二是练湖古墓有两处,一处抗清名士葛麟(1602-1645)墓,位于练湖张官渡村,初葬于大运河埂河水漕北,1958年大运河拓宽,迁至竹子墩上,上世纪七十年代农田平整遗弃;另一处道人墩处,葬有明刑部主事何斌然,道人墩挖掘时被毁。

地标二:寺、庙、庵、祠

练湖是佛教文化高地,留下许多佛教文化遗存,有多座寺、庙、庵、祠。

寺有祇林寺,位于联观行政村戴巷自然村南,又名云台寺、麒麟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左右,为唐清泰年(934)间僧道初建的,明洪武三十年重建;广福寺,位于北门观音山上,晋太元中(376)建。治平中赐寺额“寿圣院”,隆兴时改为现名。

庙有五岳行宫庙,位于练湖龙城村中,为明嘉靖四十五(1566)年丹阳知县李学道建。《龙城村志》记载,庙址占地1440平方米,庙舍三进,第一进大门及戏楼、大门檐口有“崇岳泰岱”庙额;第二进大殿,供慈善大帝和十八罗汉,第三进佛楼,有关公祠、观音菩萨祠、华佗佛等。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年久失修倒塌。刘猛将军庙、关帝庙,位于练湖湖心亭上,是纪念灭蝗将军刘猛和蜀大将关羽的。金龙庙,位于联观行政村小后观自然村东北面,俗名“大王庙”,庙舍两进六间,占地324平方米。庙中有8亩庙田,守庙人自种自吃,1958年前后,庙宇拆除。至于各村的土地庙,龙王庙均为小庙。

庵有通济庵,位于练湖龙城自然村西南一公里处,村民因其在东长沟的泄桥边,俗称泄桥庵,为元大德中(1302)僧祖闰建,清雍正年间南方僧指成增建后楼,重修山门、正殿。通济庵毁于抗战时日兵纵火,新中国成立初期仅存三间庵舍,一个庭院。1955年,农场建木器厂时拆除,和尚安置在龙城村上。菩提庵,位于大泊瓜渚村西,建于元泰定年间(1342-1326),明宣德六年(1431)重修,清同治九年(1870)增修。此外,利市村有一小庵,名“真如寺”,俗名“真主庵”,一进三间,为利市、岗头、晋地坟三村建的。

祠有桓中烈祠,位于练湖魏家村东,是纪念唐桓彦范(654-706)将军的,祠占地24平方米,供奉泥塑的桓彦范将军坐像,1958年大运河拓宽拆除。

地标三:家庙、祠堂

明嘉靖十五年(1536),礼部尚书夏言上疏世宗获准,官修家庙,民修宗祠。练湖境内有家庙一座,祠堂22座。

家庙有湖头庙,位于湖头村东,为曾妙根先生曾祖苏州知府按“苏州寒山寺”样式建的,三进九间,占地面积336平方米。第一进供弥陀佛,第二进大殿,供释迦牟尼及他的弟子十八罗汉,第三进供小佛及先祖灵位。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拆除。

祠堂,练湖区域祠堂众多,大家族均建祠堂,其中有魏家村魏氏的“一鉴堂”,杨家村杨氏的“四知堂”,张官渡村张氏的“二铭堂”,村后殷氏的“显仁堂”,村前殷氏的“树兹堂”,后东岗村朱氏的“诚正堂”、韦氏的“一经堂”、孙氏的“富春堂”(原名鹤衍堂),前东岗村冷氏的“保和堂”、史氏的“风素堂”,观东村朱氏的“在兹堂”,龙城村王氏的“三槐堂”、朱氏的“在兹堂”、桂氏的“宝善堂”,湖头村储氏的“惠山堂”、史氏的“师古堂”,丁家庄村张氏的“养生堂”,利市村徐氏的“直心堂”,居安村朱氏的“紫阳堂”、周氏的“爱莲堂”,霞庄村朱氏的“沛国堂”等22座。现存前东岗村的冷氏祠堂,已在风雨飘摇中。祠堂中还有很多知名典故,如张家渡村张氏“二铬堂”源自先祖关学大师张载先生二篇劝学铭文;杨氏的“四知堂”出自东汉三公杨震拒贿的“四知名言”等。

地标四:村名、地名

原练湖农场境内21个自然村,都有文化和不凡的经历。

村庄命名是大事,都有出处、依据,命名方式有以下几种。按村民姓氏命名的有魏家、杨家、桓家、孙家、陈家、张官渡。按地形、地貌、方位命名的有前、后东岗,是建在东边土岗上的村。龙城,建在龙形土岗上的村,张官渡是张氏运河上建渡口成名的,原为张家渡村,村民张观礼报清知县获准,将民渡升为官渡,原村名改名张官渡村。湖头,建在练湖南头的村。有图吉利命名的,居安村在练湖南头,村域地势低,练湖常常决口,危及村民,为图平安,取名“居安”,居住平安。利市村又名丽墅,意为美丽的乡村别墅,亦有利发展之意。霞庄原名下庄,城下第一庄,改名霞庄缘于乾隆皇帝。一年他经运河下江南,船停丹阳西门,雨停后上岸观景,见下庄上方一道彩虹非常漂亮,脱口而出,此庄彩虹笼罩,大吉之地。村民听说后,将下庄改为霞庄。丁家庄,原为丁氏所建,当年太平军途经村庄,丁氏村民逃亡殆尽,村庄荒废,百年后,张氏兄弟从麦溪迁来重建,为不忘丁氏开基之恩,仍称丁家庄,亦祈祷丁氏先祖护佑。有借地方名刹命名的,祇林寺为一方名寺,人们习惯以寺观称之,以它为中心,建在前面的村称前观,建在后面的村称后观,东面的村叫观东。

地名也有文化和出处。练湖地名因在古练湖周边,沼泽、凹地多,很多地名以湖命名,如后东岗村的上湖,张官渡村的小山湖、小平湖、严家湖、蒋家湖,龙城村的外练湖,杨家村前的里湖。有的地名源自地形,前东岗村西的平地岗,龙城村东南处叫黄土岗,后东岗村西南的大头山,魏家村的北岗、百岗。后东岗村的蛇坵,因地弯曲似蛇而名。地名也有以姓氏命名的,如龙城的杨家田、生海田、冷家坟,魏家村的蒋家坝。也有命名源于位置、名事,如前东岗土地庙前的田名神田,葬过名人的黄帝婆坟(妃子墓)、老爷坟(埋过官老爷的)。龙城的金印塘是一将军行军在此丢了金印而名的。湖头村后的将军塘,一将军兵败被俘,在此遇难,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有砖砌的墓。

地标五:历史遗址

练湖历史遗址,除广陵相陈敏开练湖外还有两个板块,一是与太平天国有关的四处,湖头村后的太平军建的瞭望塔,霞庄村中的太平军炮台,以及遭劫的丁家庄(后被张氏恢复),马家庄(位于前东岗村南马宅岗处)。二是清代、民国水利工程遗址:清代有中心河上游的黄金坝(魏家灵堂处),中心河与运河交界处的滚水坝,大运河张官渡村后的正、越二闸。民国水利工程,有练湖1-9涵十个涵闸(三涵两个),现存后东岗村东的“九涵闸”,东湖新村北边的“五孔闸”。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