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意愿回升重在积极引导

核心提示: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消费者目前的消费意愿如何?

图为恒源祥家纺营销现场。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朱彤)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消费者目前的消费意愿如何?消费又会集中在哪些领域?省消保委日前的一项线上问卷调查让我们了解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我市商务部门相关人员认为,迎接线下消费的反弹,一方面,需要实体商家继续做好防控工作、稳步推进复工复产,逐渐促使市场经营走向正常化;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督促商家把好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关。通过政府引导与商家自身努力相结合,尽快形成较强的现实购买力,努力推动丹阳商贸服务业全面复苏。

80后90后是消费主力军

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居民预计收入将缩减,超四成居民消费欲急需释放;近九成会有补偿性消费,约饭、买衣买鞋买包、观影K歌成为优选;报复性消费比例近九成,80后和90后在疫情结束后,仍是消费的主力军。80后、90后受到消费刺激的趋势明显高于消费疲软和正常消费的比例。

疫情后,线上消费金额占比与去年变化不大。疫情刺激了部分人的消费欲望,他们不是现在就不停地在网上买买买,就是憋着等疫情结束,大买特买一波。

补偿性报复性消费比例拉升

我市商务部门人士介绍,补偿性消费是指被疫情耽误的消费计划,打算在疫情结束后补偿或增加的消费。报复性消费是指原本没有消费计划但打算在疫情结束后增加的消费。据调查,九成年轻人都会有补偿性消费,约饭、买衣买鞋买包、观影K歌、运动撸铁以及旅游度假成为待疫情过后补偿性消费的主要领域。甚至有些年轻人会有“看啥都要买”“没啥用也囤点儿”的报复性消费。

除约饭外,人们在疫情后对口罩酒精等防护消毒产品的购买欲也较高,预示着未来群体会提升卫生安全意识。厨房家电和用具也成了报复性消费的领域之一,可能暗示疫情对受访者就餐习惯的影响较大且有一定持续性。

消费意愿较强,存在消费担忧

疫情结束后,居民预计线上消费金额将占日常开销的近一半,而线上消费的变化主要在消费内容的分布上,生鲜蔬果、家用电器、运动健身、亲子图书、看病购药以及教育培训的排名较去年有所提升。

但超九成市民对疫情后消费市场存在各类担忧。借疫情虚假宣传、商品短缺限购以及物价哄抬成为消费市场担忧的三大焦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疫情期间部分假冒、伪劣、夸大混淆产品效果的消费事件对消费者留下了持续性阴影。售后服务质量不到位、预付款赔付困难、上门人员健康隐患以及因商家倒闭售后缺失成为疫情结束后主要潜在售后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多个城市党政“一把手”下馆子、泡书店、逛商场……还有多地政府印发红头文件,倡议干部和职工带头消费,这些举动都是在释放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鼓励居民消费,推动复产复市。

我市商务部门和商界人士建议,一要倡导理性消费观念,引导年轻一代的消费行为。二是企业生存质量关联消费品质,精准帮扶实体商贸小微企业“抗疫”,促进消费环境的恢复和消费品质的提升。三是加强服务行业扶持,满足后疫情时期消费需求。四是发展线上消费模式,适应新型行业的业态发展。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