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锁青:老人因她而“温暖”

核心提示: 如今,老人们几乎是扳着手指在盼服务的日子,见到吴锁青就像见到自己的女儿,咧嘴笑开了。

本报记者 丽娜 蒋玉

o_1diops0qu1c372eo12baor11a1ub

图为吴锁青为周盘寿老人理发。

记者 丽娜 蒋玉 摄

 

随着三伏天的结束,盛夏大势已去,但在阳光的炙烤下,依旧令劳作的人们汗水涔涔。

8月19日下午4点多,安康通助老员吴锁青骑着电动车,从上一个服务对象家中赶到了吕城镇壁庄包庄村A类老人周盘寿的家中,开始这个月第十次的助老服务。车子停稳后,她先用车前的毛巾擦了把汗,又从车把上拿下了自己做的一大碗大麦粥给老人当晚饭,叮嘱老人放凉一些再吃。趁阳光还有余威,吴锁青赶忙用水桶接满水,把老人的衣服清洗后挂在了屋后的绳子上晾晒,随后又拿出了理发围布给老人理发。连续的助老服务,吴锁青早已满头大汗,尽管不停地用毛巾擦拭,后背却已被汗水浸湿。

今年75岁的周盘寿是五保户,由于患有严重帕金森症,他的生活连自理都有难度。为此,吴锁青便成了他的“生活管家”,替他代办无法自理的琐碎小事,尽力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周盘寿并不是吴锁青唯一服务的对象。作为安康通首批助老员之一,吴锁青目前每个月要服务100多个老人,几乎每天要跑4~5户,每户人家要服务2个小时,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而在去年6月加入助老队伍之前,她还是吕城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在旁人看来,从三尺讲台转到助老服务,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无法理解。但吴锁青却这样回答他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帮助了今天的他们就是帮助了明天的我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希望通过助老,逐渐改变周围人们的陈旧观念,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的氛围,同时也能使自己单调的退休生活变得充实。”

面对“助老”这个新生事物,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有赞扬的,有观望的,有好奇的,有怀疑的,有刁难的,甚至还有鄙视的,初入这行时,吴锁青也不大适应。例如有时找不到老人地址,到处打听某某某住在哪里,为这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有时,由于路途远电瓶车电量不足,只能推着车子走;有时,初接触的一些老人,不熟悉他们的脾气,常为些小事发生不愉快,搞得很窝心。面对助老工作中的“拦路虎”,吴锁青并没有放在心上,天生“乐天派”的她总是能找到解决办法,在工作中发现快乐。

为了更好地服务老人,吴锁青特意去理发店认真学习了理发技术。由于她的理发技艺高超,有些老人指明要她服务,夸她比理发店的手艺还要好。如今,驾轻就熟的吴锁青早就成为了“老师傅”,在吕城镇现有的13个助老员中,有9个都是她的徒弟。教学中,吴锁青重点教她们与老人沟通的技巧、发型的修剪以及如何操作安康通APP,每个徒弟要带一周左右方能出师,而面对这些新助老员在后续单独操作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吴锁青也都不厌其烦地一一进行解答。此外,吴锁青还利用工作之外的空闲时间,为村里的大叔大婶们进行义务理发。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热心肠的吴锁青也爱管“闲事”。她在服务中发现,一个老人的儿媳妇对老人总是很不耐心,大声吼叫。坐不住的吴锁青现身说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开导这个儿媳妇,又把未能给自己的父母完美尽孝留下的遗憾告诉她。如今,等吴锁青再去给老人服务时,老人再也不抱怨儿媳妇,反而夸奖如何对她好。

一份真心,换一份真情。去年冬天,一名老人步行找到了吴锁青家,送上了自己亲手做的竹掸子,给她过年打扫卫生掸掸尘。接过饱含老人丝丝真情的掸帚,吴锁青的眼泪不自主地掉落下来,过意不去的她拿了50元塞到一箱牛奶中,用电动车把老人送回了家。

如今,老人们几乎是扳着手指在盼服务的日子,见到吴锁青就像见到自己的女儿,咧嘴笑开了。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