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耇:深刻“时代烙印”的“第一代”企业家

核心提示: 1974年2月,黄秋耇到丹阳县河阳砖瓦厂任会计。当时砖瓦厂初办,资金十分紧张,黄秋耇不辞劳苦,逐村逐户预收砖瓦订金,筹集资金。

本报记者 鹏翔

人物名片:黄秋耇,丹阳“第一代”企业家,在我市较早经营砖瓦厂和化工厂,担任镇江市砖瓦协会会长、全国砖瓦协会理事、丹阳市易制毒化学品行业协会会长等多种职务,还获得过丹阳市劳动模范、优秀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和镇江市优秀厂长、优秀企业家和全国砖瓦行业优秀厂长等多项殊荣。

不断进取扩张,砖瓦规模曾排镇江第一

1974年2月,黄秋耇到丹阳县河阳砖瓦厂任会计。当时砖瓦厂初办,资金十分紧张,黄秋耇不辞劳苦,逐村逐户预收砖瓦订金,筹集资金。他既管厂内财务,又抓砖瓦生产,成为厂长的得力助手。依靠自力更生,闯过建窑、建厂、出货道道难关,河阳砖瓦厂初具规模。

1980年8月,黄秋耇担任河阳砖瓦厂厂长。他上任之后,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以艰苦创业的精神,带领一班人进行设备升级改造和质量管理。他凭借年富力强的精神毅力,大胆改革,扩大生产规模,将河阳砖瓦厂的轮窑从22门改建为26门,使烧一把火改为两把火;将河阳砖瓦二厂的轮窑从24门改建为26门,将400型砖机改为450型,使每小时制砖坯1万块提高到2万多块,日产砖7万块提高到14万多块。

第二年春天,兼并亏损的河阳第二砖瓦厂。1991年,丹徒黄墟尹家村砖瓦厂濒临倒闭,黄秋耇前往承包经营,把河阳砖瓦厂的技术和经营之道移植过去,兴利除弊,当年盈利40多万元。黄墟尹家村砖瓦厂的起死回生使黄秋耇的名声大震,也使黄秋耇的信心大增。1994年,河阳砖瓦三厂负债60多万元,职工人心浮动,企业岌岌可危,黄秋耇主动接手这一烂摊子,把技术、管理、资金、销售市场全部带过去,使砖瓦厂获得了生机,没过多久,就实现了转亏为赢。

一时间,黄秋耇成为办砖瓦厂的能人,河阳砖瓦成为“金砖”,不仅在丹阳和镇江热销,就连上海的建筑公司都来到河阳求购。一辆辆卡车在厂门口排队等购,大运河里装满河阳砖瓦的水泥船源源不断地驶向上海。

河阳砖瓦名声在外,,秘诀在于高质量。黄秋耇很早就确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厂宗旨,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先后制定各种管理制度20类,21万字;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质量管理队伍,严格产品的生产技术把关和出厂产品的质量检验。

1994年,河阳红砖产量跃升为1.5亿块,产值达2700万元,实现利税356万元。砖瓦厂拥有固定资产700多万元,流动资金600多万元,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职工人数多达1100余人,一跃成为镇江市规模最大的砖瓦厂。

而上个世纪90年代,河阳砖瓦厂的红砖也被评为镇江市优良产品、江苏省优质产品。他还被评为镇江市建材行业优秀厂长、全国砖瓦行业优秀厂长。

实行“退出”机制,异地实现化工转型升级

黄秋耇是一个明白人,他明白再好的行业都有朝阳之时,也有夕阳之际,不能把鸡蛋全都放在篮子里。

在红砖红遍天的大好形势下,黄秋耇看到了化工行业的发展前景,积极进军化工行业,生产环氧大豆油、环氧亚麻油、皮革染剂、塑料制品等20多个品种。

1994年5月,黄秋耇投资300万元创办了河阳双阳化工厂,主要生产亚磷酸二甲酯、盐酸、氯甲烷。

创办化工厂之后,黄秋耇坚持科技兴厂战略,他学技术,购买化工书籍,订阅化工杂志,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与南京化工大学签订定向委培协议,派出5人深造,后来亚磷酸二甲酯产品的企业标准和各类技术参数均领先于同行业,生产成本和单耗在同行业中均处于最低值。2002年6月,企业还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经过10年的发展,公司拥有固定资产4000万元,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800平方米,注册资金800万元,职工总数160人,成为丹阳市规模企业。

2004年,双阳化工厂生产销售亚磷酸二甲酯8874吨,其中出口380吨,盐酸20410吨,氯甲烷4080吨,亚磷酸二甲酯生产规模在国内最大,销售遍布全国各地,出口到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实现销售1.03亿元,成为河阳镇历史上第一个销售过亿元的企业、河阳第一纳税大户。之后每年产值在2.6亿元左右,2008年产值达到5.6亿元,利税达到1.76亿元。

在化工行业吃香、产销两旺形势下,黄秋耇觉察到了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看到了发展的危机,他开始走循环经济之路,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后来,又配合政府的产业退出政策,开始了化工行业的异地搬迁建设,谋求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0年,江苏省双阳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在淮安经济开发区盐化工新区新建双阳化工淮安有限公司,新公司占地200亩,建成了3万吨/年2-甲基-6-乙基苯胺(MEA)、2万吨/年2,6-二乙基苯胺(DEA)等项目。2017年,双阳化工淮安有限公司销售达到6亿元,顺利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秋耇还投资5492万元,在滨州市滨城区滨北经济开发区建设山东双阳侨昌化学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职工150人,主要生产亚磷酸二甲酯,副产盐酸、氯甲烷。

在办企业的同时,黄秋耇也积极反哺社会。2008年,他与丹阳市慈善会签订慈善冠名协议书,认捐不菲的爱心款;2013年,参加丹阳市慈善总会的捐赠会,捐赠20万元救助困难群体。他还每年资助河阳教育事业,累计捐款超过120万元。

抚今追昔,黄秋耇感慨地说,自己大半辈子办企业,靠着艰苦创业,吃苦耐劳,努力打拼,才在每个行业都创造了一流的发展业绩,这也是丹阳第一代企业家的共性。而像他这代企业家对社会又有强烈的责任感,都具有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品质。他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希望“二代”“三代”企业家能从“第一代”企业家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引领企业向绿色环保、人工智能方向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多作贡献。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