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路”

核心提示: 昨日上午召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强调,我市要先行一步、摸出道路,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走出一条文明实践工作的“特色路”。

本报评论员

昨日上午召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强调,我市要先行一步、摸出道路,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走出一条文明实践工作的“特色路”。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战略举措,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政治任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我市创新打造了文化庙会、丹心向党、文明银行等一批地方特色实践品牌,理论宣传、志愿服务等工作形成了文明实践特色。面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新时期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必须对标找差、查漏补缺,从讲政治、打基础、立长远的战略高度,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推进。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推进,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在过去时,那我们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认识就不会到位,就不能推动实践工作走到实处。我们必须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政治意识,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这项试点任务;要准确把握功能定位,在基层建强阵地、筑牢人心,用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来指挥行动。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推进,要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为遵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核心功能是聚民心,因此,试点工作要站稳群众立场,以群众愿不愿意、满不满意为标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摸清群众需求,继续用好大走访机制,发动党员干部主动征求群众意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通过大量的微家来收集群众需求,了解群众真实想法,推动志愿服务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做实群众点单、政府派单、志愿者接单的“精准滴灌”式志愿服务,切实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推进,要不断提高平台的粘合度。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整合、盘活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规范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因此,部门之间、条线之间要克服传统“一亩三分地”的旧思想,相向而行、互相促进、抱团作战;要进一步做强“四级纵轴”的文明实践岗,把“五大服务平台”阵地设在群众身边、百姓家中;要立足文明实践五项工作内容和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建好政策宣讲、文体活动、移风易俗、特殊关爱四类志愿者队伍。

新时代,要树立新风尚。只要我们坚持以为人民群众做好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在接地气上下功夫、在冒热气上下功夫、在聚人气上下功夫,力求让老百姓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文明就一定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