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严抓车辆乱停放

核心提示: 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动脉”,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也是卫生城市的“名片”。围绕“创卫”进行时,连日来,记者实地感受新民路、丹凤北路、金陵西路、东方路、迎春路等不同路段停车变化,发现各大商场周边、楼宇周边乱停的车辆比以往大大减少。

持之以恒严抓车辆乱停放

——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曾丽萍 通讯员 许建彪

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动脉”,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也是卫生城市的“名片”。围绕“创卫”进行时,连日来,记者实地感受新民路、丹凤北路、金陵西路、东方路、迎春路等不同路段停车变化,发现各大商场周边、楼宇周边乱停的车辆比以往大大减少。

“以前一条路几乎全被来此吃饭的车辆占满,现在好了,没有车辆占道,非机动车道通畅多了。”在迎春路上,一位骑电动自行车从此处经过的市民说。走访时,两三辆警车正沿此道路来回巡视,及时制止乱停车。上午10点,在市人民医院附近,同样有交警不停地沿路巡查路边乱停车等情况,一辆电动三轮车刚停在路边,就有交警过来劝离。在路口斑马线上,民警对行人不走人行横道、乱闯红灯、非机动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机动车违规变道加塞等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督促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用实际行动践行“我在畅通在、我在安全在”。

为何乱停车成为交通管理的难点?市交警大队有关人士分析说,这其中固然有公共停车位不足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部分司机守法意识不够,盲从心理严重,看到别人乱停车自己也去跟风,还有的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停车时间短,不会正好被查到。于是,占用公交港湾车站停车者有之,在主干道上停车者有之,甚至在学校门前两排停车,堵了路更堵了心。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出行不再堵心,今年我市交警部门启动了城市交通综合整治行动,矛头直指各种停车乱象,重罚的同时更严管。整治行动中,交警部门重点对主干道、公交专用车道、影响道路通行的区域加大违停处罚力度,重点管控时段为早7时至晚7时。通过专项整治与常态化管理相结合,大力推行交通网格化管理,全面落实定人员、定岗段、定时间、包秩序的岗位工作责任制,采取高峰站点、平峰巡线、低峰管片的三级勤务模式。今年,我市交警部门新增24条严管街,在城区及各镇新增11条严管道路,优化或新增4条单行道。对于严管路段上违法停放的车辆,有驾驶人在车上的,执勤交警会及时和车主沟通,劝其驶离;对无人乱停车辆,粘帖处罚通知单,其中对影响道路通行的,依法拖移。同时,我市还深化城区学校周边交通组织渠化工作,通过设置限时单行道两条、允许车辆临时停靠等措施,确保“一校一策”措施实用、高效。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共查处城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0.73万起,平均每天开出596张交通罚单。这让很多司机不再敢乱停车,一些逛商场的市民干脆坐公交车去商场。“又被贴了一张违章停车单子,再也不敢乱停车了。”最近,这样的微信在朋友圈里成了热点话题。记者随机询问了周围的一些开车族得知,面对交警部门的连续整治,大家停车越来越守规矩了。“要是在禁停标志周边被抓拍4次的话,就被记满12分了,我可不敢冒这个险。”有5年驾龄的司机吴娟说,现在自己外出办事都要事先确定好停车区域,宁可多跑些路,也要找好地方停车。

面对全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而停车位又有限的现实问题,我市在加大针对违停处罚力度的同时,还多措并举助力道路交通顺畅。一是进一步优化交通标志标线及信号灯配时。在全省道路交通信号灯基础信息系统录入道路104条,灯控路口179个、信号灯组736个,排查整改有问题信号灯路口11个;积极配合做好丹句路拓宽改造、丹阳南站等周边道路渠化工作;全市累计新增交通信号灯12组,增设交通标志及引导牌270余块、出新标线2万余米,增设隔离护栏1000余米,新增、出新停车泊位150余个。同时,在道路排堵保畅工作中合理布警,采取定点定责、提前上岗、延迟下班、增加夜班等措施疏导道路交通。二是进一步加大交通科技投入。持续推进红绿灯自适应工程建设,在施行自适应路口取消倒计时显示器。目前已累计在齐梁丹桂路口、新市口等28个路口实行红绿灯自适应控制;在中山路设置了首块交通诱导屏,用地图显示和文字提示两种方式,通过颜色分辨各条道路的拥堵程度,方便驾驶员了解主要道路最新交通状况。此外,今年还新增17个路段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电子警察”),加大对全市电子警察采集车辆违法行为的覆盖面。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