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后的首个寒假,怎么过?

核心提示: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严防校外培训旧态重演。

寒假即将到来,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后中小学生的第一个寒假。如何巩固“双减”成果,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假期,是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

“双减”落地后的首个寒假,怎么过?

本报记者 马骏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严防校外培训旧态重演。与此同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发布《寒假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建议广大家长多关注自主发展、亲子陪伴、身心健康,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积极、充实快乐的假期。

“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寒假。在作业布置方面,不论是作业量还是作业布置理念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丹阳市实验学校一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徐英萍说,“数学为生活服务,语文来自生活。‘双减’政策的落地,让孩子可以在长假期间从繁重的习题中解脱出来,到生活中学语文,在娱乐中学数学。例如,利用扑克牌算口算;去超市购物算总价;认读对联;了解中国新年习俗;积累有关新年的成语、古诗;练说新年的祝贺语以及学着怎样合理使用压岁钱等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寒假期间,我计划让学生根据自己假期阅读过的书目或故事制作阅读连环画,可配文字介绍。连环画的制作,以独特方式呈现孩子们读书的内容和效果,同时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绘画能力,增强孩子们阅读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道。

“针对高中学生特点,我计划布置节约理财类寒假作业:寒假期间记录家庭开销,并计算自己的支出、父母的支出、家庭公共支出各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通过记录家庭开销,了解家庭支出用途,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勤俭节约的意识,树立理财观念。”一位高中老师说道。

寒假该怎么过?每年寒暑假,家长都会碰到这样的“老问题”。只不过今年比较特别,因为是“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孩子没了培训班补课,少了校内作业,多了自主时间。有家长戏称,这可能是史上最漫长的一个寒假,极大地考验众多家长的耐心与辅导能力。

“不能把假期当学期,假期是孩子休息调整、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家长袁女士告诉记者,寒假将至,她打算和孩子共同商量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寒假计划,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袁女士认为,假期是家长与孩子亲密接触、共同成长的最佳时机。在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袁女士打算趁着寒假和孩子去城市周边旅游、参加公益活动等。“以前,我家孩子的生活中大致只有两件事:学习和手机。平时学习功课,放假了就在家里玩手机。后来,我意识到这样的情况需要改变,适逢‘双减’政策落地,孩子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我便试着花更多的时间去和孩子交流,聊生活、聊兴趣爱好,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一段时间下来,孩子的变化很大,不仅越来越有主见,也对自己的人生越来越重视和负责。”

业内人士认为,让孩子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假期,关键是如何用好这段空闲的时间。假期并非不用学习,而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比如在如何布置寒假作业问题上,一些学校用游戏类、体验类、实践类等方式的作业,代替传统的一本本《寒假作业》。在作业之外,还需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引导孩子们在假期多参加家务劳动、体质锻炼、社会活动,追求“全面”成长。

此外,长假期间如何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呼唤的是家庭教育理念的全面变革。今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依法带娃”时代真正到来。保障孩子的休息权利,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事,也是国法的要求。重新认识学习成长的本质,转换教育理念,认识到填鸭式的教育培养不了核心竞争力,好好利用假期这一留白的时间,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增强体质、强壮体魄,能为孩子的发展积蓄更强大的力量,比“抢跑”、做题具有更持久的意义。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