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核心提示: 金秋时节,位于司徒镇的省级丹阳现代农业园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ca3377b8a38531df613dc84d68332fbc

图为司徒农业园区内采用有机粪肥种植的柑橘基地。

记者 萧也平 摄

本报讯(记者 须俊 通讯员 张鑫)金秋时节,位于司徒镇的省级丹阳现代农业园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园区柑橘种植基地内,一场粪肥机械化撒施演示活动正在这里进行,只见一台新型撒肥机在迪飞生物技术丹阳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操控下,通过撒播和条播方式,高效快捷地将有机粪肥均匀抛撒在一块空地上;周边的沼液施用现场,一辆停靠在果园边的罐车,则将长长的滴管伸向柑橘地里,将沼液浇灌在果园内。这是10月21日记者在全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现场观摩会上看到的情景。市土肥站站长郑网宇介绍,我市正通过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创新建立粪肥还田利用运行机制,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

我市已被列入2021年江苏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为加快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我市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有机肥科学合理施用为目标,开展技术模式集成创新、试验示范和效果监测评价,加快构建有机肥施用技术体系。集成推广堆肥还田、沼液还田、秸秆堆沤还田等主要技术,推动有机肥轻简化施用、专业化服务,探索构建多渠道投入、多主体参与、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有机肥使用制度体系,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地就近利用好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减少化肥施用,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种养循环和农业绿色发展。通过在全市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试点,探索建立“统一收集、集中发酵、定向配送、机械施用”的粪污还田利用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打通种养循环通道,推动建立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粪污还田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到今年底,全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面积要达到10万亩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据了解,此次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我市重点在司徒、延陵、珥陵、开发区、访仙、丹北、吕城等镇(区),推广“粪便场内堆放+干粪运输车运输+发酵+农田利用”模式,应用腐熟粪肥,在稻麦作物应用70000亩,经济林果作物应用10000亩;在司徒、延陵、珥陵、开发区、访仙、丹北等镇(区),推广“养殖场贮存发酵+吸粪车运输+田间临时储存+农田利用”模式,应用沼液,稻麦应用面积10000亩,经济林果作物应用10000亩。同时,培育粪肥收集、处理、施用全程服务主体2个,通过开展技术推广服务、推行多形式粪肥还田、强化肥料质量检测,构建粪肥流向追溯系统与监管平台,为项目区禽畜粪污无害化处理、粪肥高效还田提供全程信息化管理与可追溯,促进化肥减量施用和农业绿色发展。对开展收堆运施社会化服务,我市将按粪污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定向配送、施肥作业等社会化服务全环节总成本不超过30%的标准予以奖补。每吨腐熟粪肥施用到田奖补标准为200元;每吨(方)沼液施用到田奖补标准为55元。

“推进绿色种养循环,是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还田技术模式,以“腐熟粪肥+机械深施、腐熟粪肥+配方肥、沼渣沼液+配方肥”为主要技术模式。对承担粪肥还田试点任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我市在已建立的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等基础性工作上,将根据不同作物需肥特点,按照不同地力、不同作物、不同产量目标,科学确定粪肥还田替代化肥比例,既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也要保证耕地和环境安全。通过打造一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园区,带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在全市的普及推广。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