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长江禁捕“持久战” 奏响一江春水守护序曲

核心提示: 原来从去年开始,我市便大力响应省市禁捕要求,今年更是施行全面禁捕,奏响了守护一江碧水、恢复渔业资源的序曲。

本报记者 郡玉

十月正是鱼虾肥美的好时节,但在长江丹阳段水域内,江水奔流拍岸,渔船却不见踪影。原来从去年开始,我市便大力响应省市禁捕要求,今年更是施行全面禁捕,奏响了守护一江碧水、恢复渔业资源的序曲。

“今年是长江全面禁捕第一年,我市的长江岸线长达13.88公里,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小的考验,需要24小时不间断巡查,做好政策法规宣传,打击非法捕捞行为。”长江禁捕工作专班高级工程师刘建华告诉记者,为开好头、起好步、禁得住、管得好,我市长江禁捕实行“网格化”“装备化”“常态化”“责任化”管理,全力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

“网格化”落实专人专职

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是一份必须答好的民生考卷。按照省市禁捕要求,我市出台了《长江丹阳段禁捕水域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网格”监管体系。一张职责清晰、任务明确的禁渔大网已然铺开。目前,全市沿江2个镇、6个行政村已全面开展本区域长江水域、通江河道日常巡查工作,对在禁捕水域发现的“三无”船舶、违禁渔网具等及时报告并清理,对发现的非法捕捞、垂钓等行为及时报告或处置,不能解决的问题将及时向上级网格单元或相关部门(单位)报告。

“装备化”提升技防水平

为提升禁捕管理效能,强化技防设施,填补和增强人防的弱势、短板,我市在长江江堤安装了60个摄像头,购置2台无人机,对重点水域、重点时段实行全天候监控,视频监控信息县乡共享,通过监控实现远程管理,让非法捕捞和长江垂钓者无处藏身。有了“人防+技防”的双重防护,我市已形成了从水域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机制。

“常态化”完善长效机制

多点设立执勤点、“15分钟内”现场处置机制、长江禁渔永久性标识标牌……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不仅确保禁渔宣传常态化和长江巡护常态化,还会同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强化联动机制,开展长江流域禁捕工作执法整治,建立渔政、公安执法联动“15分钟内”现场处置机制。截至10月7日,全市共计出动执法人员391人次、协助巡护人员557人次,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通江支流开展全方位执法巡查。同时,全市检查餐饮酒店180家次、水产经营户80家次、渔具店52家次,形成水上巡、陆上管、市场查的长江禁捕全覆盖执法局面。

“责任化”强化监督考核

如何让“禁渔令”落地有声?对此,我市将长江禁捕工作纳入高质量考核和河长制考核体系,压实长江禁捕主体责任,并出台《丹阳市长江流域禁捕网格化管理细则(试行)》,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要求,强化工作考核。沿江镇村与码头、企业签订长江禁捕责任状;加强网格员技能培训和绩效管理,严格长江渔政执法管理;对长江禁捕工作不负责、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和责任追究。

站在江堤上,望着茫茫江水,刘建华说,不要多久,长江丹阳段水域将再现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美丽画卷。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