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超
秋风送爽,瓜果飘香。又到火龙果成熟的季节,走进司徒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内的谷田家庭农场,只见火龙果藤架上的青藤枝条肥厚鲜绿,一颗颗红彤彤、硕大饱满的火龙果悬挂其中,绿叶映衬着红果,美不胜收。毛中康、毛丹父子俩穿梭在果园里忙着采摘。
“第一批火龙果已经销售了6万元,按照火龙果的生长周期,今年预计能营收40多万元。”毛中康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可是原先务农、打工收入的6倍!”今年64岁的毛中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与水稻、小麦打了一辈子交道,“传统粮食作物难以卖出好价钱,经济效益低,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这成了毛中康的一块心病。
转机源于八年前。2013年,刚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的毛丹,一心想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农业实践。“家里三代为农,从小我也看到父亲在传统农业种植上的不容易。”谈到做一位“新农人”的初衷,毛丹向记者吐露了心声,“当时就一个想法,凭着自己的本事改变家里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要回家种田,毛中康说什么也不同意。“当时我与父亲促膝长谈了一宿,我给出了两个理由:一是我本身学的专业就是农林经济管理,有知识、有技术;二是国家提倡高学历人才回乡创业,广大农村大有前景、大有作为。”或许是被毛丹的自信所感染,毛中康最终同意了儿子的想法。
2013年,毛丹在父亲的支持下,承包了司徒镇屯甸村10亩土地用于蔬菜、瓜果的经营种植。随着产业的发展,2016年,毛丹再次流转40亩土地,引进台湾“蜜宝”火龙果进行培育,尝试走高档水果的经营之路。在父子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当年就实现销售10多万元。这也更加坚定了毛中康与儿子一起创业的决心。“毕竟是年轻人,有理论、有技术,但是手脚不一定有我熟练、勤快,我来农场干活,他主外、我主内,也能帮衬他一点。”毛中康说道。
经过八年发展,现如今,谷田家庭农场总面积达150亩,拥有12座连栋温室大棚,主要种植“蜜宝”火龙果、日本番茄、“红颜”草莓、“早春”樱桃、软枣猕猴桃、砂糖李等数十种高档水果,年销售额近200万元。随着收入的稳定增长,毛中康、毛丹父子俩的日子也像火龙果一样,越来越红火。近年来,毛丹更是转变经营思路,逐步开放高档水果的观光、采摘。
剥开火龙果厚厚的外皮,紫红色的果肉清香扑鼻,轻轻咬上一口,顿时汁水四溢,唇齿生香。5日上午,6岁的蒯子萱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谷田家庭农场体验采摘的乐趣,行走在火龙果树中间,蒯子萱的小脸上满是好奇与喜悦。“火龙果是女儿最爱吃的水果,但她从未见过火龙果是如何生长的。”蒯子萱的妈妈告诉记者,“今天带她过来采摘,就是想让她亲身感受,增长见识,既饱口福、又饱眼福。”
周末亲子游、观光游、采摘游,已成为谷田家庭农场的主要销售渠道,也更加坚定了毛中康、毛丹父子俩发展火龙果种植的决心。他们计划明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更多新品种,适应市场不同需求,进一步助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望着眼前一颗颗长势喜人的火龙果,毛丹满怀憧憬,“我相信只要勤劳、勤快,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