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选择

核心提示: 还未打开《月亮与六便士》,便在封面上看到一句话“读了这本书,你也许会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为梦想孤军奋斗的人。

■毛琴芳

还未打开《月亮与六便士》,便在封面上看到一句话“读了这本书,你也许会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为梦想孤军奋斗的人。”顿时很惊喜,因为许久以来,过着安逸平淡如水一成不变的生活,早就不知道奋斗、理想、梦想之类的是什么了,感觉一日三餐、四季和家,便是生活的全部了。早就该有这样的文字来唤醒自己。

迫不及待地翻开来,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有稳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证券经纪人,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有一位出身于英国世家、举手投足都端庄典雅的太太。

正如作者在书中写的:“这便是世间无数夫妇该有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模式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它就像一条宁静的小溪,伴随着生机盎然的绿荫,在郁郁葱葱的牧场旁蜿蜒而过,最后汇入波涛起伏的大海。”

是的,过着美好平凡不缺物质的生活,这不正是我们生活着的每个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吗?一个安心令人羡慕的家,不是每个在外奔波的人所渴望的最终归宿吗?

然而,我们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却不这么认为,当他的两个孩子逐渐长大,他便就逐渐沉默,逐渐迷失自我。他不知道每天活着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这么无趣地上班回家睡觉、睡觉起床然后去上班吗?

于是,他偷偷地去学画画,他内心童年的梦想开始在这安逸中开始复苏——做一名画家。

然后,他走了,毫不留恋地走了,并且拿走了家里所有的钱,丢下可爱的孩子和贤惠的太太。

我愤怒了,对,就是愤怒,我,一个读者,看到这里快气死了:这简直就是个毫不负责任的男人。不,斯特里克兰德算不上男人,孩子怎么办?没有工作的太太怎么办?

你要走,你不会说一声吗?你要实现理想,不能告诉太太?你要自由,那为什么要成家?

愤怒使我一口气读下去,往后越读又越气愤,他竟然大言不惭地说:不爱他的老婆和孩子了,完全不爱了,决不会再回到他们身边了,他们以后的生活看他们自己,再也不会去管了……

我想任何一个有过爱情的男女,看到这里,都是内心要崩溃的:生活十七年的人和家,不留下任何只语片言就直接消失,只为了去追求所谓的画画这个梦想。他可曾想到留下来那个人的绝望?

可是,他却只有断然绝情的一句话:“让他们见鬼去吧。”

这是一个可以激励人奋斗的形象?我不由得边骂边读:骂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有问题,骂其他阅读者的冷血无情,骂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自私。

我继续读着,边读边做一些标记:

我看到他不顾形象,为了画画。(“不修边幅、留长红胡子、邋里邋遢、一块面包和一瓶牛奶就是一天。”)因为所有的钱都用来画画了。

我看到他不顾生命,为了画画。(“发烧到40摄氏度,被朋友救了,稍微好些又旁若无人地画画。”)

我看到他的漠视,为了画画找灵感。(布兰奇·斯特罗伊夫为了他自杀了,他说她自找的。)

他不断地在找着能够给他灵感的地方,不惜一切地寻找,最终他来到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并定居下来,在这里他创作出了许多的惊世之画作。这是一个无比漂亮的岛屿,“有椰子树和香荚兰种植园,浅浅的溪流,有棕榈树海盗鸟,更有无忧无虑当地的孩子们在水里嬉戏,他们笑啊叫啊,你追我赶,棕色的小身躯不断淌着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在这里,他灵感如泉喷涌,直到得了麻风病依然作画不止。

这个在世人眼里不可理喻的疯子,抛家弃子而后又贫困潦倒的流浪汉,最终在他死后,被人们发现原来是个世所罕见的艺术天才,一幅画卖到天价。

合上书,才发现心里的愤怒早就无了影踪,轻舒一口气,竟有一种敬佩在心里涌动。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伟人,他在成长中必须要抛弃舒适的圈子,丢开道德给他们的准绳和朋友给他们的友谊援助。并且,他们在做这些的时候,已经忘却了社会对他们的审判,他们心中有的只是一个新的灵魂,那就是:实现理想。

他们需要继续磨炼,需要辗转,寻找一处真正适合他们新灵魂居住的地方,从而创作出自我不朽的价值。

六便士是英国价值的银币,代表物质;而月亮则象征了崇高。两者都是圆形,都闪闪发亮,但本质却完全不同,它们就象征着理想与现实。满地都是六便士,斯特里克兰德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并且去追随了。

我不敢说我看懂了这本书,但是,我想谁都有选择自己如何生活的权利,不论你是选择“六便士”还是选择“月亮”,应该都没有什么不对。

那我呢?稳定的工作,平凡的一日两人三餐四季。我的梦想实现了吗?

我,曾有梦想要实现吗?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