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买卖欠条,还是悠着点好

核心提示: “个人转让借条,本金324万,我只要3成,剩下都是你的。”近日,有网友反映称,某二手转让平台上频频出现欠条转让信息。

本报特约评论员 符向军

“个人转让借条,本金324万,我只要3成,剩下都是你的。”近日,有网友反映称,某二手转让平台上频频出现欠条转让信息。那么,买了这种欠条真的能要回来钱吗?会不会有法律风险?

欠条、借条,都是债权凭证。网上买卖欠条,看似奇葩背后,实质是一种债权转让行为,即债权人将其债权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这在法律上是允许的。就此而言,网上买卖欠条虽然奇葩,却合法可行。

但要减少纠纷,避免风险,网上买卖欠条过程中也要讲究合法合理,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一般要具备几个前提条件,一是债权的来源、形成要合法,且不能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即欠条本身是合法有效的;二是转让人与受让人必须达成合法有效的协议;三是债权本身必须有可转让性,比如依特定身份关系而产生的遗产继承权、赡养费请求权等,不可转让;四是债权的转让必须事先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这就意味着,网上买卖欠条,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酸爽,10万元的债权1万元就可成交,其实离实现债权还差得很远,不管是“贱卖”还是“捡便宜”,都隐藏许多法律风险,还是悠着点好。

就卖家而言,其风险主要在于:如果不是“钱货两讫”,而买家身份信息不实,会导致债权转让后无法获得转让款;卖家未尽通知义务,致使债权转让无效,卖家起诉债务人被法院驳回。买家可能要求卖家专门通知债务人后再行起诉,并要求卖家赔偿相应损失。

就买家而言,风险更多:一是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加之平台缺乏监管,使欠条的真实性难以辨别,如果卖家提供信息不实,甚至存在诈骗行为,比如无聊者上网忽悠、虚构转账凭证、伪造欠条等,则买家很可能掉入“坑”中,造成时间、金钱损失;二是卖家提供信息不全,比如缺少债务人基本身份信息,包括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导致被告诉讼主体不明确,如果起诉到法院,可能不予受理或被驳回起诉,即便法院受理并缺席判决,也会因找不到被执行人及其财产,导致“执行不能”;三是坏账呆账率高,买家难以实现债权。卖家之所以三分不值二分地贱卖债权,说明所谓的欠条,很可能存在严重瑕疵甚至违法情形而难以兑付,比如债权本身有争议,债务人没有偿债能力或躲债跑路,追债成本过高、得不偿失等。或者欠条涉及非法债务,比如非法集资或者赌债、套路贷等,不受法律保护,买家即使持有欠条,也难以实现债权。试想,如果并非不良债权,或“老赖”有能力、有意愿履行债务,通过直接索要、诉讼或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完全可以维护权益,所需费用有限,卖家岂会轻易到网上大幅贱卖兜售债权?

网上“贱卖”欠条,利益诱惑背后潜藏多重法律风险和追偿难题,尽管也有成交案例,但买卖双方还是悠着点好,尤其购买时需小心谨慎,切莫因为“捡便宜”而收下一堆地雷。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