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一纸报告,是一线执法人员的底气”

核心提示: 伴随着一系列“利剑斩污”行动,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发出48件责令企业整改的处罚决定,共查处环保违法案件43件,处罚金额405万元。在一纸检查通报的背后,是复杂的数据监测工作,是一个个鲜活的环境监测人。

“我们的一纸报告,是一线执法人员的底气”

——记坚守防污攻坚最前线的市环境监测站站长许晓俊

本报记者 曾丽萍

124

开栏语:自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以来,我市围绕营造污染防治攻坚氛围、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主动仗、主攻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攻克了一批环境沉疴宿疾,取得了治污攻坚阶段性胜利。为广泛挖掘宣传攻坚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人物的感人事迹,引领攻坚向纵深推进,即日起,本报开设《讲好污染防治攻坚故事》专栏,通过环保人日常工作画面,讲述平凡岗位上的感人故事,原汁原味展示环保人的探索追求、酸甜苦辣、心得收获。

图为许晓俊在环境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站点采样平台上检查机器运行情况。

记者 丽萍 摄

伴随着一系列“利剑斩污”行动,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发出48件责令企业整改的处罚决定,共查处环保违法案件43件,处罚金额405万元。在一纸检查通报的背后,是复杂的数据监测工作,是一个个鲜活的环境监测人。

受污土壤、偷倒固体危废、偷排污水、夜间噪音,这些环境污染品类复杂,但在市环境监测站站长许晓俊眼里,它们都可以简化成一个个成分。指标合不合格,结论要掷地有声。因为,他们的一纸检验报告,是一线环境执法人员的底气。“如果监测数据都被‘污染’,环保工作还怎么攻坚?”许晓俊说,作为全市环境监测的“当家人”,他的职责就是守住环境监测底线,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为攻坚提供坚强支撑。25年,他是这么说,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市环境监测站承担我市地面水、大气、土壤、噪声、污染源等例行监测,以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等工作。环境监测人员就像是环境案件中的“医生”,通过对现场污染数据的及时采样、分析,找出污染物质和来源。1994年,23岁的许晓俊毕业后就被分配至市环境监测站当了一名现场监测员,开始了他的环保职业生涯。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便和土壤、空气、水紧密捆绑在一起,一心“扑”向给大自然一次次的“治疗”中去……环境监测站共设有现场监测室、化验分析室、综合业务室三个科室,每个科室他都工作过。直到2012年,他被提拔为市环境监测站站长。“当家”之后,他自加压力,以身作则,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监测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坚守在一线。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眼睛”,担当着“哨兵”的职能。对于环境监测站站长而言,最惊心动魄的考验当然是环境突发事故。尤其是2018年3月京杭运河丹阳段氨氮全线告急,王家桥断面氨氮达到4.96mg/L,影响下游2个国考断面和1个省考断面的考核,问题出在哪里?是丹阳的还是上游的来水造成的?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环境监测站,等着他们说清原因。

许晓俊思考再三,提出采用移动式船载流动分析仪+GPS定位记录仪的新型技术进行排查。3月28日,由谏壁闸引航道城区海事处至金坛白塔段开始进行拉网式监测,并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监测数据,监测航程51公里,获得实际有效监测数据93组;同时,他又从有效监测数据中分析,找到峰值区再排查,最终确定原因是:上游丹徒区畜禽养殖企业囤积的大量废水通过地面径流流入京杭运河。

督查整改,也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考验。很多人觉得做监测分析工作,有设备就能出结果,但许晓俊告诉记者,再精密的仪器也要人来操作,环境污染监测工作也是和非法排污者的斗智斗勇。今年4月份,吕城段国考断面水质出现总磷波动异常。许晓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地查看后,立刻在环境监测系统吹响了“集结号”,决定对断面上游永丰河沿线进行拉网式排查。“先查支流,再查沿线企业,要在最短时间内找出污染源。”几十年的监测经验早就让许晓俊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检查沿线一正处于停产整顿中的铝氧化企业时,大家看到车间设备均处于停运状态,准备离开。眼尖的许晓俊却发现厂区内雨水排口内有积水。“当时连续几天都是大晴天,本不应该有水的雨水排口却出现了积水,这是典型的‘反常’现象。”许晓俊说。后经全面彻查和现场盘问,果然不出他所料,企业和执法人员打“游击”,边偷偷生产边整改。而现场雨水口的积水正是车间生产时排出的废水外溢至雨水口所致,他取现场污水检测发现水质中总磷严重超标。查清事实后,企业被强制停产整顿,并被罚款6万元。还有一次群众举报,某企业涉嫌排放超标。在几次常规检查无果后,许晓俊带队偷偷来到企业的室外排污口,连续几天在烈日下蹲守采样。最终,在检测报告书的“铁证”下,企业“认领”受罚。

“周末休息时间没保证,我们的手机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处于待命状态。”这条看似不近人情的“纪律”是许晓俊要求监测人坚持多年的准则。去年端午假期,难得休息在家陪女儿的许晓俊突然接到电话: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中发现我市管山地区有危废偷倒点,需要立即监测土壤污染情况。放下电话,他立即动身赶往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扔”下难得放假在家上高中的女儿,直到晚上接近凌晨才忙完回家,看着已熟睡的女儿,他有种隐隐的心疼,但他始终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用他的话说:“再辛苦的工作,总要有人做。更何况,环保工作关系到子孙后代,所有环保人的付出不光是为大家,也是为我们自己的小家,为了下一代,我们必须砥砺前行。”

“监测人员日常的监测工作环境虽然艰苦,但还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可在突发性环境事件中,监测工作还存在着不可预估的危险,因为监测人员往往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许晓俊告诉记者,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是作为环境监测人的职业道德与底线,而他的职责就是把好关,同所有的监测人员一起,继续守住环境监测的底线,确保数据真准全,为美丽丹阳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他们这一代人的努力。

短评:环境监测员也是“勇士”

环境监测员,一个听起来很普通的职业,也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职业,在人们的想象中,他们也许就是每天坐在环境监测室里,到企业去取点污水样品、气体样品,做些周而复始的工作。然而在这次采访中,记者深切体会到,环境监测员和环境执法员一样,是冲在危险事故第一线、在维护环境安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勇士”。

作为全市环境监测的“当家人”,许晓俊用25年时间,牺牲“小家”成就“大家”,直面污染源,一步一个脚印,用“绿色公式”求解“民生方程”,从一名环境监测“新兵”成长为“专家”。尤其在污

染防治攻坚战面前,他永远走在最前头,深夜现场处理突发情况、巧化社会矛盾、严于执法等等。无论风吹雨打日晒,要出外勤去企业采样,爬烟囱、闻废气,在遇到突发环境事故的时候,无论身处何地,都要随叫随到,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正如许晓俊所说,“环境监测人员就是坚守在第一现场的人”。

当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叹自然的美好时,不能忘记,在同一方蓝天下,这些守护着丹阳的美丽环境而默默付出、战斗着的“勇士”,这就是他们平凡而又伟大之处。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