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化集团的发展变迁

核心提示: 丹化集团前身为江苏丹阳化肥厂。县级化肥厂的诞生,源于1956年9月中共八大决议。决议指出除国家在大中城市兴建或扩建大中型氮肥厂外,在有条件的县城兴办小型氮肥厂。

■何火根

老丹化鸟瞰图

内蒙通辽金煤化工生产装置一角

 

丹化集团前身为江苏丹阳化肥厂。县级化肥厂的诞生,源于1956年9月中共八大决议。决议指出除国家在大中城市兴建或扩建大中型氮肥厂外,在有条件的县城兴办小型氮肥厂。

艰苦创业

县级城市兴建化肥厂,这在化肥生产发展史上是件破天荒的大事。按照国外惯例,化肥厂都建在大中城市周边。这是因为化肥工业技术性强而又复杂,机械设备众多,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城市工业基础作支撑。同时,化肥工业又是一个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的企业,稍有不慎极易发生人身财产损失,其操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要高。建国初期我国整个国家底子薄,工业少,技术水平低,工业、农业都十分落后。当时一个县级城市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的化肥企业,显然是件非常不易之事。

丹化厂的兴建,受到全县人民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为解决化肥生产用水,1959年11月从农民到机关干部、城市居民,从教师到中小学生,冒着寒风,开挖一条800米长的化肥河。1960年6月丹阳人民银行在县政府协调会上得知丹化厂加工氨合成塔电加热器急缺镍时,主动为厂送来30斤旧镍币;在安装精炼气分析仪急缺黄金作电极时,特批黄金一两。县供销社知道丹化开工急需铜制醋酸铜氨液时,特从废品收购站仓库送来100多斤回收的旧铜壶、铜板、铜钱。县供销社及西门合作干校,还为化肥厂食堂提供大方桌和板凳,为科室办公提供了桌凳。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座县级化肥厂投资五百万元显然是不够的,但这对当时的县财政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解决丹化厂的投资资金不足,县委县政府动足了脑子,还动用了党团费用。与此同时,丹阳县委还号召全县机关、干部、中小学教师、广大职工、农民踊跃参加建设化肥厂的“翻身储蓄”,从各个方面为丹化全力筹集资金。工厂领导和职工也十分体谅县委县政府的困难。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口上,企业一切着眼“节俭”二字。工厂围墙买不起砖头,采用竹篱笆;职工用餐食堂采用芦菲棚;职工无宿舍,先住海会寺大庙,后住厂机修车间。厂里动员职工起早摸黑到丹阳西门拆城墙,这项工作是繁重的,一块城砖有几十斤重,小力气还搬不动。拆好的城砖再用小板车拖回来,由厂里的瓦工砌了五幢三十间宿舍,成功解决了职工住宿问题。

在安装中,高压无缝钢管的煨弯制作得不到解决。当时负责厂设备安装的南京水电设备安装公司只有一位做低压水管的五级工老师傅,搞了几次都失败了。厂里又到南京永利宁厂(后为南化公司化肥厂)请了一位名叫倪宏度的七级工老师傅到厂指导,该同志文化水平较低,他也未亲自搞过这项工作。后来厂里小徒工群策群力想出了一个办法,先制作一个弯管模具,再将弯管部分用炉火加温烧红再在固定的模具上煨弯,弯好后再进行退火处理,最终获得了成功,受到了厂领导的表扬。

开创辉煌

中央化工部副部长侯德榜为向全国推广化肥生产新流程,1958年率先在上海化工研究院建成一个示范厂。该研究院化工专家和科研人员众多,但该院示范厂一直开车不理想,处于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境地,生产过程中氨与二氧化碳的平衡及堵塔、堵管、堵阀门等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弄得院长丁益寝食难安。而丹化厂技术力量更差,干部是机关行政岗位抽来的,都不懂化工,唯一懂得一点化工知识的只有一名从省丹中调来的化学老师谢秉仪同志。操作工亦是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但他们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们白天参加建厂劳动,晚上听谢秉仪老师讲化学知识,讲化肥生产等课。他们专心学习,迅速掌握了化肥生产知识,靠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经过三年磨炼探索终于打通了工艺,实现全流程的正常运行。丹化厂一举率先在全国闯过了化肥新流程工艺关,获得了国家和中央化工部的赞扬和鼓励。

丹化厂拥有一支好的职工队伍,这是丹化振兴发展的力量源泉。他们工作实在,从不计报酬。进厂三个月不拿厂一分钱工资,而后第一年拿月工资12元,第二年拿月工资15元,第三年工厂投产了,有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月工资增加到23元,在繁重复杂的建厂事务中,他们没有工作服和手套白天黑夜干,大雨当小雨,小雨当晴天,把车间当战场,机器当刀枪,感人的创业精神,使企业获得了成功和荣誉。1966年3月6日,丹化厂被国家评为“全国大庆式企业”,在全国工业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表扬。

与时俱进

丹阳化肥厂的成功是中国氮肥生产发展史上的新突破,为国家化肥的遍地开花提供了重要决策。丹化辉煌的业绩,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丹化老化肥基地的关停,立马引起了中国化工协会(原中央化工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协会特地派人到该厂里了解情况、收集实物、拍照,并陈列在中国化工历史展览馆中,作为永久的纪念。

市场经济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种种风险面前,丹化人毫不退缩,继续勇往直前,在开发新产品上选择了开发领跑世界的煤制乙二醇。该产品用途广泛,国内需求缺口与日俱增,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经当时的市场调查,内蒙通辽有丰富而价格低廉的褐煤,价格在130元/吨,与石油线路相比,煤制乙二醇生产成本要比石油线路低40%左右,经济效益可观。如果今后油价上涨,经济效益还要更好。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2007年6月20日丹化集团利用其上市公司丹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落户内蒙古通辽经济开发区。2009年12月9日内蒙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煤制乙二醇实现了全流程运行。2010年6月21日通辽金煤年产10万吨制草酸项目实现了联动试车,目前运行水平逐步提高,达到设计能力95%以上。该公司的正常运行,为丹化集团的振兴和发展凝聚了新动力。

丹棉、丹化、丹钢、丹柴、东丝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丹阳五大厂。人们称之为丹阳的“五朵金花”,它是一个时代丹阳人的骄傲和荣耀。如今,丹棉、丹钢、丹柴、东丝已不复存在,只存丹化集团一家独苗了。追忆往昔,历历在目,愿丹化集团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