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姜康)刷抖音时看到“高级心理咨询师”推荐“聊天就能月入过万”,在家带娃的市民陆女士心动购课,结果却发现所谓“兼职”竟是要在相亲软件上伪装身份聊天。近期,这类以“低门槛高回报”为噱头的“聊天兼职”卖课骗局,再次引发关注。
事情要从一周前说起。陆女士在抖音直播间刷到一名自称“高级心理咨询师”的女性主播,对方宣称“当下已进入社交4.0时代,上班族家中的老人普遍缺乏陪伴,‘孤独经济’赛道潜力巨大,只需陪老人聊天就能轻松赚钱”。
主播口中的“时薪300元”“月入10万元”让陆女士颇为心动,此时有观众发弹幕询问兼职平台入口,主播则直接回应“购买我们的专属聊天课程,就能附赠兼职平台信息”。抱着“在家就能赚钱”的想法,陆女士花费588元购买了课程,可打开对方发来的视频课链接后,她却傻了眼:所谓的“聊天课”,根本不是教如何陪老人沟通,而是指导学员下载各类相亲软件,用虚假信息注册账号后与异性聊天,通过平台返佣和诱导对方赠礼获利。
“我本身没有相亲需求,却要在软件上欺骗异性聊天,这明显不对!”陆女士当即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近年来类似以“聊天兼职”为噱头卖课、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在多地频发。消费者不仅面临钱财损失的风险,若按照所谓的“教程”成为相亲软件中的“聊手”,还可能因参与虚假沟通、诱导消费,涉嫌违法甚至成为诈骗案件的共犯。
对此,记者咨询了律师王刚,他特别提醒,任何需要通过“造假、隐瞒、欺骗”完成的工作,背后都可能隐藏法律风险。市民在寻找网络兼职时,若遇到三类可疑情形需格外谨慎:一是要求使用虚假姓名、照片、身份信息开展工作;二是对“赚钱原理”含糊其词,仅强调“按话术操作即可”;三是宣称“无门槛、高回报”,声称日赚数百却无需任何专业技能。“切不可被‘轻松赚钱’的诱惑冲昏头脑,避免沦为违法犯罪的‘工具人’。”王刚强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