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服务中心的饭菜为何那么“香”?

我市老年人社交空间现状调查系列报道之四

核心提示: 目前,我市已建成多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助餐点,随着更多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运营,城市养老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值得欣喜的是,超过八成的老年人表示,“用餐+社交”的创新模式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6b9f5d75794a535fe1fe735112b539b

图为孔敖生和老伴贺夕英在市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用餐;

48ec55c6b6b9c2046545742389eacf0b

图为王阿芳(右一)和李君霞在瑞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休息室内看电视、聊天。 记者 陈晓玲 王丹 摄

本报记者 陈晓玲 王丹

早上八点半刚过,位于市区水关路片区的瑞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里已是一派热闹景象。77岁的李君霞是独居老人,儿子家住四楼,她年纪大了不愿爬楼,便一人居住在小牛场的老家。自从今年7月知道了这个为老服务中心,她的生活轨迹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天早上八点半准时到访,先在休息室和其他老人一起看看新闻、拉拉家常,中午就在服务中心吃饭,临走时还会打包一份晚餐。那么,为老服务中心的饭菜为何那么“香”?

“以前一个人在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李君霞感慨道,“现在一日三餐都在这里解决,一个月才花几百块钱,更重要的是能和老朋友聊聊家常。”正说着,她的老友王阿芳如约而至。两人都没有手机,每天的“见面打卡”,就是对彼此的牵挂。

86岁的王阿芳告诉记者,退休后生活清闲,为老服务中心是她常来的地方:“不光是为了吃饭,更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坐坐,和老朋友说说话。”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家面积达510平方米的为老服务中心设施齐全,除助餐区外,还设有艾灸养生室、阅读室、舞蹈室、多媒体活动室、心理疏导室等多个功能空间,同时配备了棋牌、影音设备,非常适合老年人闲谈娱乐。

随着时间推移,中心里的人越来越多。休息室内座无虚席,老人们一边看电视一边热烈交谈;一墙之隔的阅览区,爱好读书看报的老人聚在一起,不时交流各类信息。这里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用餐场所,成为附近老人日常社交的重要空间。

临近午间,阵阵饭菜香从助餐区飘来。工作人员将热气腾腾的饭菜摆上窗口,老人们陆续走向取餐处。86岁的林起坤和82岁的刘蝶美老两口正在享用午餐,他们的子女远在苏州,二老曾经最发愁的就是一日三餐。“自己做饭既麻烦又怕浪费,这里的饭菜软烂可口,更难得的是大家可以聚在一起说说话,比家里热闹多了。”刘蝶美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许多空巢老人的心声。

与此同时,位于民政局旁的市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也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作为民政局与福康通联手打造的首个智慧化“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旗舰店”,分上下两层,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配套食堂、理疗室、护理站、理发室等功能活动室,老人可以在这里享受文化娱乐、助餐助洁、精神慰藉、康复理疗等专业化、多元化服务。86岁的孔敖生细心地为82岁的老伴贺夕英拉开座椅,“来两份今天的营养套餐,麻烦多加点蔬菜。”这对老夫妻已是这里的常客。孔敖生告诉记者:“我对饮食讲究不多,喜欢这里主要是能在这和老友下棋聊天。室内有空调,不像在路边冬冷夏热,还不受刮风下雨影响。”

在迈村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00平方米的空间内功能完备,除了提供助医、助餐、助浴、助洁等“五助”服务外,还不定期开展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医疗康复等多元化活动,这里早已成为附近老人生活中的“第二个家”。82岁的严福寿每天准时前来用餐:“这里的饭菜软烂易消化,还特别注重营养搭配。”除了用餐,他还热衷于参加中心举办的各类活动,包括健康讲座、手工课程、节日联欢等。“这周就要举办重阳节活动了!”严福寿兴奋地说,“这里好就好在既能聊天解闷,又能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据了解,该中心创新性地将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现医养融合。老人们用餐后,或在康复区锻炼身体,或在娱乐区下棋聊天,原本只是为解决用餐问题而来,却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最舒适的社交场所。

目前,我市已建成多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助餐点,随着更多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运营,城市养老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值得欣喜的是,超过八成的老年人表示,“用餐+社交”的创新模式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些遍布全市的为老服务中心,成功为老年人打造了稳定的日常社交空间——它们不仅解决了独居、空巢老人“用餐难”的实际问题,更缓解了老人们精神上的孤独感,让其晚年生活满是温暖与陪伴。

在这里,一顿简单的饭菜,串联起老人们每日的温暖相聚;一个个为老服务中心,成了他们离不开的“社交会客厅”,让晚年生活在人与人的联结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