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格”托起“大幸福”

核心提示: “我们那边路灯昨晚不亮了……”“那边的垃圾没有人处理……”在曲阿街道联观村,村民们时常会遇上正在巡查的网格员,并向他们反映村里的情况。网格员立即做好记录,并通过手机上报。这样的一幕幕,在联观村的网格中已成常态。

“小网格”托起“大幸福”

——曲阿街道联观村探索网格化治理新路径

edaec7afd47500c8703fa238bddde7b4

ced57c116681b2b99b288de634a2b339

本报记者 印牧欣 通讯员 开宣 文/摄

“我们那边路灯昨晚不亮了……”“那边的垃圾没有人处理……”在曲阿街道联观村,村民们时常会遇上正在巡查的网格员,并向他们反映村里的情况。网格员立即做好记录,并通过手机上报。这样的一幕幕,在联观村的网格中已成常态。

近年来,联观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网格化+微治理”新模式,通过织密“一张网”、下好“一盘棋”,让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更敏感、更高效,切实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织密“一张网”,兜住民生大小事

联观村构建起“1+4+13+N”的网格治理体系,即以村党委为核心,下设4个网格、13个微网格,带动N名党员志愿者、乡贤、“五老”人员共同参与。村“两委”成员担任专职网格员,熟悉村情的党员、志愿者担任微网格员,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以前有事不知道找谁,现在只要在微信群里说一声,或者碰到网格员提一嘴,很快就有人来处理。”村民张大爷对如今的治理效率赞不绝口。联观村创新“网格化+微信群”指尖服务模式,不仅及时发布反诈提醒、安全知识,更成为村民反映诉求、参与议事的重要平台。

通过线上互动与线下走访,村里精准掌握了群众需求。在充分听取民意后,联观村党委积极协调,在第一网格新建了为老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看病远”问题。

练就“铁脚板”,深耕服务“责任田”

打铁还需自身硬。联观村定期组织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从综治平台操作到《民法典》解读,从矛盾调解技巧到防范养老诈骗知识,不断提升网格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服务群众的能力。

网格员们用“铁脚板”丈量民情,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他们不仅是信息员、宣传员,更是调解员、服务员。在一次日常巡查中,第三网格的网格员发现两户村民因宅基地界限产生纠纷,立即上门了解情况,并联系法律顾问现场调解,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汇聚“多元力”,画好共建“同心圆”

基层治理不能靠“单打独斗”。联观村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引导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网格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村里活跃着的多支志愿者服务队,在政策宣传、文化活动、扶老助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十五分钟社保服务圈”,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多项社保业务,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网格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工作平凡,却关系民生冷暖。”联观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村将继续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资源在网格整合、服务在网格延伸、问题在网格解决,用更精细、更温暖的服务,托起村民“稳稳的幸福”。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