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载相濡以沫谱写幸福人生

核心提示: “来,吃个水果吧。”24日上午,82岁的刘有森剥开一根香蕉,自然地喂到78岁的老伴儿史菊花口中。史菊花慢慢吃着,眼里带着浅浅的笑意。这个简单的动作,在他们的生活里,早已成为日常。

756346705f614c0a5f26604d8b6650b2

本报记者 印牧欣 文/摄

“来,吃个水果吧。”24日上午,82岁的刘有森剥开一根香蕉,自然地喂到78岁的老伴儿史菊花口中。史菊花慢慢吃着,眼里带着浅浅的笑意。这个简单的动作,在他们的生活里,早已成为日常。

刘有森夫妇已经携手走过了55年。1970年,两人经人介绍后走入婚姻的殿堂。“我奶奶看中他,说他踏实、人品好。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发现奶奶的眼光确实好。”史菊花笑着说。

婚后,史菊花在大泊农具厂上班,每月能挣20多元。刘有森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一年收入300多元。他白天开拖拉机、带队收庄稼,晚上有时甚至穿雨披睡在田里。“挣了钱就去换点盐回来。”刘有森说,“那时候真苦,一家四五口人,一年才分四五两油。”

尽管生活不算富裕,刘有森却对媳妇极其疼爱。“家里的活都是我干,她不会做家务。”刘有森笑着说,语气里没有埋怨,只有疼惜。

问及夫妻相处之道,两人几乎异口同声:“互相包容,互相谅解。”刘有森坦言,自己年轻时脾气急。为了避免两人吵架,就想了个办法:当一方脾气上来了,嗓门大了,另一方就自动“闭麦”,等情绪稳定后再做沟通。多年来,老两口从来没有打骂的时候,遇事一起商量,不知不觉就走过了大半辈子。

这种包容与尊重,也延伸到亲戚关系中。“她的亲戚我来招待,我的亲戚她负责。”刘有森说,这种方法让他们与亲戚非常亲近,哪怕是几十年的老亲戚,他们仍经常走动。

如今,老两口已经四世同堂,安享晚年。儿子每天都会上门看望,风雨无阻;女儿虽因要照顾幼孙不能常来,也总惦记着二老。“昨天我生日,这些水果就是女儿在网上买了让跑腿送来的。”史菊花说道。

子女们不仅孝顺,更传承了他们的为人之道。“总跟他们说,跟人讲话要和气有礼节,气量要大,不贪便宜,主动帮助别人。”刘有森很欣慰,“他们在哪都受人夸。”

五十五年相伴,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一日三餐的相守、风雨共担的默契。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这对平凡夫妻用半生时光诠释了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什么是“家”最温暖的模样……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