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夫妻相伴一生 四子孝心温暖传承

核心提示: “菜买回来了,青菜都要6块钱一斤了……”一大早,89岁的马金龙步行前往大泊农贸市场买菜。一个小时后,他回到家里,将88岁的老伴儿臧荣清扶到走廊上晒太阳。这对年近九旬的老夫妻相濡以沫数十载,用平凡而坚韧的一生,诠释着“家”的含义——相伴、责任与和睦。

1072c5afcf2bcfca8833148bbf75950c

本报记者 印牧欣 文/摄

“菜买回来了,青菜都要6块钱一斤了……”一大早,89岁的马金龙步行前往大泊农贸市场买菜。一个小时后,他回到家里,将88岁的老伴儿臧荣清扶到走廊上晒太阳。这对年近九旬的老夫妻相濡以沫数十载,用平凡而坚韧的一生,诠释着“家”的含义——相伴、责任与和睦。

“直到去年,我还自己种菜。后来儿子觉得我年纪大了,不许我种了。”马金龙笑呵呵地说道,53岁时,自己因食管癌开过刀,老伴儿也因胃癌做过手术,吃饭需要有人喂。退休养老的日子里,自己和老伴儿相伴相依,彼此照顾。“跟我父辈相比,我们现在幸福多了。孩子们家庭和睦,都很孝顺,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作为家中长子,年少时候的马金龙早早扛起了家庭重担,帮助父母抚养8个弟弟妹妹。小学毕业后,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中,却因家贫不得不放弃学业,只身前往上海当学徒,“上午发工资,下午就寄回来了。只有这样,才能早点帮助家里”。

成家后,马金龙与臧荣清抚育了四个儿子,日子过得紧巴巴。分家时,连起灶头的砖头都没有。他下放过、种过地、当过会计、进过工厂,后来在南京钢铁厂负责炼铁。臧荣清则在家种地。孩子们“衣服短了,接一段;裤子短了,接一段”,在饥一顿饱一顿中慢慢长大。

历经风雨,马金龙总结出朴素的持家之道。他常教育子女:一个人志向不能失,家庭要和谐;人与人之间原则性问题不能让,其他小事要以和为贵。正是这种淳朴刚正的家风,为这个大家庭埋下了和睦的种子。

马金龙的四个儿子如今都已年过半百。正是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始终恪守着“谁有空谁就来”的默契,从无矛盾。其中,63岁的马双忠排行老大,与父母同住一个小区,是照顾老人的“主力”。“我每天都来看望他们,每个月带他们去医院配药。”他说,自己是看着父母苦过来的。现在他们老了,自己和弟弟们就想孝顺他们,希望父母能在兄弟四个的照顾下,身体健康,天天开心,继续用一生的相守、一家的和睦,勾勒出幸福晚年最温暖的模样。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