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千年水韵,润泽华夏。在这片因水而兴、依水而盛的土地上,治水的智慧始终与为民的初心交相辉映。一代代奋斗者以水为笔、以民为本,将安澜兴水、生态惠民的时代华章,深深写入祖国大地的壮阔图景。作者以“一滴水”为喻,将晶莹剔透的个体生命汇入长江奔涌的宏大叙事。这趟跨越千里的旅程中,折射出水利工作者用科技赋能江河、以青春丈量山河的动人故事——
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我就在唐古拉山海拔6543米的格拉丹冬雪尖了,他们说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把我从冰晶里叫醒了。顺着沱沱河窄窄的河床,我借着地心引力玩起滑滑梯,一路尖叫,一路歌唱。
一路向下,我被长江拥入怀中。在通天河,年轻的水利工作者们时时来探望我。他们操作着无人机在江面上飞行,用我看不明白的高科技测量着流速和水位。他们盯着数据不断跳动,实时传输到“数字孪生系统”的云端,时而舒展笑颜,时而紧皱眉头。这些青年深知,这不是了无生机的数字,而是关乎着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和下游百姓的生活的关键密码。无人之时,他们常望着我而感叹:“上游多蓄一滴水,下游就能少淹一亩田。”那一刻,我第一次明白:原来我的命运,连着远方的万家灯火。
详情点击:https://m.ourjiangsu.com/news/2025/10/2/1423272926640308224.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