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将至,租车市场需求旺

本报讯 (记者 马骏)中秋、国庆“双节”相遇,8天长假进入倒计时,“租车自驾”成为不少人出行的首选。

“每年的国庆假期是我们租车市场在暑期后的一个小高峰,订晚了就是一车难求。”在我市中山路上经营一家租车店的贡先生告诉记者,与暑假和春节的租车市场不同,虽然都是旺季,但国庆期间,更多的消费者选择租车进行短途出游,这一特点较为明显。

“一方面,国庆期间,高速免费,这让很多消费者更倾向于自驾出游。而租一辆商务车,带上一家人出游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另一方面,国庆期间也是婚礼较多的时候,接亲迎亲,都是婚车租赁市场的旺季。”贡先生说,“今年恰逢国庆遇上中秋,双喜临门,租车市场比去年同期更火热。”

记者登录几个租车平台查询到,国庆期间,经济轿车、舒适轿车、SUV等车型的租赁费用有小幅上涨,日租金大多在一百多元至三百多元不等,而新能源车,尤其是适合一家人出行的商务车涨幅明显,日租金在五六百至上千元不等,热门车型涨到了一千八百多元。

然而,在市场火热的背后,价格不透明、押金难退、车辆质量堪忧等乱象时有出现,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何破解现存难题、实现规范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业内人士指出,在租车市场上,消费者反映的“价格不透明”“押金难退”等问题,普遍存在的根源在于三方面:一是部分企业未履行《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管理办法》中“服务明示、费用公开、押金管理”的合规义务,故意设置霸王条款;二是行业规范缺乏细化标准,对“收费项目明细”“押金退还时限”等未作明确规定,企业操作弹性过大,且行政监管与处罚力度不足;三是行业信息不对称,平台管理漏洞导致“鱼龙混杂”,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对此,江苏万善律师事务所律师丁斌建议,消费者需通过“选择合规主体、审慎签约、现场验车、保留证据”四大步骤,降低法律风险:查看企业营业执照、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备案证明,优先选择“在经营场所/线上平台显著位置明示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的企业;签约前,重点审查合同中“租金标准、押金退还条件、违约责任、费用项目,如违约金、维修费、收车费”等条款,避免相信“优惠条件、额外服务”等“口头承诺”;提车时,对车辆现状如划痕、故障等进行拍照/录视频,记录里程数、油量,要求商家在“交接单”上签字确认;避免事后因“车辆损坏”被恶意索赔,租车中留存“押金收据、租金支付凭证、沟通记录(短信/微信/电话录音)”等证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