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何时休?

核心提示: 近日,上海市普陀区一小区的一楼楼梯间发生火灾,经初步调查,火灾原因不排除电动自行车电气故障引发。此类因电动自行车充电而起的火灾事故频发,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然而,在我市多个小区,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现象依然屡见不鲜。

d9024c6f333bf5772bcdc55ddf8752a7

图为一居民准备骑车进电梯。 记者 姜康 摄

本报讯 (记者 姜康)近日,上海市普陀区一小区的一楼楼梯间发生火灾,经初步调查,火灾原因不排除电动自行车电气故障引发。此类因电动自行车充电而起的火灾事故频发,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然而,在我市多个小区,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现象依然屡见不鲜。

家住滨河凤凰城小区的居民反映,该小区部分居民仍将电动自行车推上楼充电。傍晚下班高峰期,记者来到该小区走访,小区人员密集,电动自行车众多,每幢单元楼门口和地下车库虽设有充电桩,可还是有车停放在单元楼的楼梯间。记者采访多位居民,他们均表示见过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陈女士称基本每天都可以遇到,物业虽在楼门口设置挡车器,但作用不大,挡车器可被拆卸,小电动车能通过缝隙进入楼栋。由于楼栋前停车多,地下车库小,不少居民将电动车停到楼梯间。记者走访多个楼层,发现楼道内存在违规停放电动车、堆放杂物等情况,在一幢居民楼通道深处,虽有告示提醒居民不要停车,但仍有人将电动车斜停在通道内。

无独有偶,市民陈先生向本报反映,位于开发区的名都花园小区内,推车入户情况也十分普遍。他居住的楼栋,部分业主推电动车上楼充电几乎每天都有。陈先生多次联系物业将违规充电车辆“请”下楼,但物业无法时刻巡逻,问题难以根治。陈先生认为,室外公共充电桩数量少是主因,他所在楼栋的室外公共充电桩仅有9个,还有个别损坏无法使用,车多桩少矛盾突出,且存在部分业主占桩不用的情况。记者实地走访看到,30幢住宅楼下停满电动自行车,9个公共充电桩前有15辆电动车,仅3辆在充电,住宅楼大厅和电梯间也停放着车辆,通道狭窄。小区虽有非机动车地下车库且配备充足充电桩,但因部分业主觉得推车入户充电更便宜等原因,车库利用率低。

针对滨河凤凰城小区的问题,记者向小区物业反映,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已加强隐患排查,正在整改。“我们是新接管的物业,已经在各个楼栋门口张贴了告示,提醒居民电动车进电梯的危害。”该工作人员称,后续他们会加强巡查,并在业主群宣传,提醒车主在指定区域充电。

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隐患巨大,一旦起火,高温和浓烟瞬间就能致人伤亡。要杜绝这一现象,一方面,物业需加大管理和宣传力度,切实履行职责;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推动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居民充电难题,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让居民有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广大居民也应提高安全意识,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自觉遵守规定,不在楼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