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中池塘被水花生和浮萍完全覆盖。记者 陈晓玲 王丹 摄
本报讯 (记者 陈晓玲 王丹)近日,开发区颜春村春塘一位村民向本报记者反映,称村内主要池塘长期被水花生和浮萍覆盖,不仅失去了往日洗衣、灌溉的功能,还在雨后散发出阵阵臭味,严重影响村容环境和村民日常生活,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并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让池塘重现清澈。
接到反映后,记者随即来到该村进行实地走访。在村中,记者看到村民所反映的池塘水面已被厚厚的水生植物完全“封锁”,宛如一张巨大的“绿毯”,几乎看不到水面。微风过后,能闻到明显的腐殖质气味。记者查询后发现,池塘内的水生植物多为水花生和浮萍两种。其中,水花生别名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革命草、水蕹菜,是苋科莲子草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被中国列为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作为极具破坏力的入侵物种,水花生因其强大的生命力繁殖力,会带来多重危害,比如在水域或陆地迅速蔓延,形成单一的优势种群,排挤本地原生植物,破坏生物多样性,严重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与农作物争夺水分、阳光和养分,导致作物减产;密集生长为蚊蝇等害虫提供栖息地;大量聚集后腐烂会污染水体,散发臭味,影响人居环境等。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这塘水清的时候,大家还能在边上洗洗东西。现在你看,根本没法用了。”一位村民无奈地告诉记者。据村民介绍,该池塘多年前曾承包给个人养鱼,但在承包合同到期后,便陷入了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从去年开始,水花生和浮萍疯狂滋生,情况逐渐失控。
“去年和今年年初,村里组织过人清理,但治标不治本,捞干净没几个月又长满了,而且速度更快。”另一位村民表示,清理工作并未触及根源,尤其是雨季过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加剧,导致植物疯长并散发臭味,大家都不敢开窗。
池塘的“瘫痪”给村民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成了蚊蝇滋生的温床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村民们认为,间歇性、运动式的清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呼吁,相关部门能否介入,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例如,可否通过定期清淤、引入活水、科学投放食草鱼类等生态治理方式,恢复池塘的水体生态平衡,让其从“包袱”变回“财富”,真正实现水清、岸绿、景美。
针对此问题,记者随后也联系了颜春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尽快安排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查看,并向有关部门咨询从而制定科学的清理计划。本报也将持续关注此事后续进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