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生提醒:莫让幼儿早早戴上“小眼镜”
图为家长正在带着孩子选购眼镜。记者 姜康 摄
本报讯 (记者 姜康)近视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幼儿和低年级学生早早戴上了眼镜。眼科专家提醒,家长应正确认识近视问题,密切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避免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
上周六,二年级小学生彦彦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云阳人民医院眼科就诊,“这两天,发现孩子总是眯着眼睛看东西 。”医生为彦彦进行了一系列专业的检查,结果不尽如人意:彦彦被确诊为近视,双眼的度数均已经达到了200度。
就在彦彦就诊的同时,刚上一年级的程程也前来复诊。程程母亲表示,由于夫妻二人工作忙,孩子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比较溺爱,经常让他玩手机和平板。”直到幼儿园老师提醒,他们才注意到程程看书时离得特别近。检查结果令人吃惊:中班的孩子双眼已有175度近视。
云阳人民医院眼科医师庄蓓蓓表示,近年来,视力筛查数据显示,儿童视力状况不容乐观,甚至部分幼儿园孩子出现近视。她强调,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密切观察孩子用眼行为,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庄蓓蓓解释,儿童视力随年龄逐步发育。新生儿眼球较小、眼轴较短,处于生理性远视状态,即“远视储备”。随着生长发育,远视度数逐渐降低,一般至8岁时远视储备约为150度,裸眼视力达到1.0或1.2,属正常发育水平。
那么,导致近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庄蓓蓓指出,近视发生受遗传、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影响。父母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子女患病风险显著增高。环境因素同样关键: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光线不适等都可能诱发近视。电子产品的普及更使不少孩子沉迷其中,加剧近视发生发展。不良用眼习惯,如姿势不正确、持续用眼不休息等,也会加速近视进程。
关于如何有效防控近视,庄蓓蓓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专业眼部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对于高危儿童,家长更应提高警惕,积极配合个性化防控方案。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同样重要。应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严格限制电子产品使用,避免视觉疲劳;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和合适距离;确保光线适宜,避免过强或过暗;鼓励每日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让眼睛在自然光线下放松;同时,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
科学配镜、及时干预也是防控近视的关键。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到专业眼科医院进行配镜。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定合适的镜片度数和类型。家长应遵医嘱,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眼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