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超长待机”高温日数已达29天!

核心提示: “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成了近期丹阳人的日常。记者从市气象部门获悉,尽管昨日傍晚时迎来了一场降雨,但全市高温“持久战”态势依然明显。截至目前,我市今年35℃以上高温日数已累计29天,较常年14.2天的平均水平翻了一倍。

(新媒体3)近常年两倍,丹阳“超长待机”高温日数已达29天!素材1

图为市民“全副武装”防晒出门。 记者 王丹 陈晓玲 摄

本报讯 (记者 王丹 陈晓玲)“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成了近期丹阳人的日常。记者从市气象部门获悉,尽管昨日傍晚时迎来了一场降雨,但全市高温“持久战”态势依然明显。截至目前,我市今年35℃以上高温日数已累计29天,较常年14.2天的平均水平翻了一倍。

据气象部门介绍,回顾本轮高温过程,7月5日堪称“热力峰值日”。当天,丹阳站录得38.7℃的高温,而司徒镇站点更是迎来41℃的极端高温,刷新了今年当地的气温纪录,不少市民直呼“体感像在‘烤炉’里”。

对于大家最关心的“高温何时休”,气象部门给出最新预测:未来一周,丹阳仍将维持高温晴热格局,最高气温波动在35℃~37℃,最低气温保持26℃~28℃,夜间凉意难寻。不过好消息是,下周高温强度将有所减弱,极端高温出现概率降低,体感上或能稍缓“炙烤感”。

记者从市气象部门近五年高温数据了解到,我市夏季“热度”波动不小。2021年高温日数仅8天,2022年飙升至47天,2023年回落至13天,2024年高温天气达到36天,而今年截至目前高温天为29天,在近五年中处于偏多区间。极值方面,2022年8月14日的41.1℃、2024年8月5日的41℃,与今年司徒镇41℃的极值相近,极端高温事件并不罕见。

为何今年丹阳高温如此“凶猛”?气象部门解释,核心原因是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且持续盘踞,其带来的下沉气流抑制了云系生成,太阳辐射能更易直达地面,导致气温不断攀升。同时,今年台风活动偏少,也让丹阳失去了“天然降温剂”,而台风偏少的背后,同样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挤压密切相关。

气象部门特别提醒,即便下周高温强度减弱,防暑工作仍不能松懈。市民午后12点至16点尽量减少外出,户外作业人员需合理调整工时;家中空调使用时注意温差,避免引发感冒,同时关注用电安全,防范线路过载引发火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