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道变“停车场” 善巷路陷入了“肠梗阻”

核心提示: “不是不想走自己的道,是实在没道可走啊!”近日,骑着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上小心翼翼穿行的外卖员小林,一边盯着导航一边猛打方向,避开身旁疾驰而过的轿车。在善巷路,越来越多的非机动车“闯入”机动车道的背后,藏着一个让骑手和市民都无奈的现实——本应属于他们的路,被源源不断的违停车堵死了。

aa3c937207984c68105019bf906f764a

图为非机动车道以及路口被违停车辆“霸占”。记者 王丹 陈晓玲 摄

本报讯 (记者 王丹 陈晓玲)“不是不想走自己的道,是实在没道可走啊!”近日,骑着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上小心翼翼穿行的外卖员小林,一边盯着导航一边猛打方向,避开身旁疾驰而过的轿车。在善巷路,越来越多的非机动车“闯入”机动车道的背后,藏着一个让骑手和市民都无奈的现实——本应属于他们的路,被源源不断的违停车堵死了。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善巷路(云阳路至金陵西路段),蓝色的“严管路段”路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旁边的违停抓拍摄像头正对着路面。然而,就在摄像头的“注视”下,一辆面包车稳稳停在非机动车道中央,将吾悦广场至吾悦华府段的通道堵得只剩一道仅容单人通过的小缝。

骑着电动车的市民在此处默契地减速、侧身,像过“独木桥”般穿过缝隙,随后迅速拐进机动车道。“你看这缝,带个孩子根本过不去,只能冒险走机动车道。”市民王女士的电动车后座上,孩子紧紧抓着她的衣角,眼神里满是紧张。

更棘手的是吾悦广场东北角的“堵点”。善巷路与金陵西路交界处,两辆汽车不仅霸占了两条人行横道,还把非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停车处的出入口彻底封死。“这还不算啥,周末能堵三四辆,还有人反向停在机动车道上,简直是‘添堵加倍’!”市民赵先生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画面中三辆车“挤”在路口,最外侧的车甚至逆着车流方向,把本就紧张的道路堵成了“死结”。

“这些车,是从别的地方‘挪’过来的。”赵先生的话揭开了善巷路乱象的根源。他告诉记者,此前这些违停车多停在名都新贵小区北门的消防通道上,居民多次投诉无果后,相关部门先是立了禁停告示牌,无效后又加装了电动门,才算堵住了消防通道的“漏洞”。

可没想到,“堵”来的不是规范,而是违停地点的“转移”。“消防通道不让停了,就全涌到善巷路来了。”外卖员小林每天要在这条路上跑十几个来回,对违停车的“规律”了如指掌:网约车在路口“守株待兔”,去吾悦广场购买咖啡的车主说“马上就走”,结果动辄停十几分钟,路口就没真正空过。

明明是严管路段,且有违停抓拍摄像头,为何违停依旧?记者注意到,摄像头覆盖范围有限,路口拐角、人行横道等“盲区”成了违停车的“安全区”;而“即停即走”的模糊界定,也让不少车主有了“钻空子”的理由。

傍晚时分,善巷路的车流量渐增。一辆电动车为了避开路口的违停车,猛地拐进机动车道,与一辆正常行驶的轿车险些相撞,刺耳的刹车声惊得路人纷纷驻足。此刻,严管路段的路牌在夕阳下泛着光,仿佛在无声地叩问:当非机动车道成了“停车场”,谁来守护行路者的安全?

这场由“停车转移”引发的连锁反应,或许不止于善巷路。它更像一面镜子,照见城市管理中“堵”与“疏”的平衡难题——要让非机动车回归正轨,不仅需要“堵”住违停的空间,更要“疏”出合理的停车资源。毕竟,每一条道路的秩序,都该由规则守护,而非让行路者在无奈中“冒险”。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