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医生为患者检查。记者 韩笑 摄
本报讯 (记者 韩笑)夏日炎炎,游泳成为部分市民消暑纳凉的首选活动。然而,在享受清凉的同时,由于水质问题或不当的生活习惯,不少人可能因此感染中耳炎。记者从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了解到,近来中耳炎患者接诊量持续上升。夏季为何成为中耳炎的 “高发季”?日常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
“最近每天接诊的中耳炎患者比之前多了不少。”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顾建森一边翻看病历一边告诉记者,夏季中耳炎高发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有些人爱好游泳,但泳池水质不佳时,细菌容易通过外耳道进入中耳引发感染;二是夏季人体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频繁的冷热交替容易使人受凉感冒,特别是对于中老年和儿童群体而言,感冒后易发的鼻咽部炎症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腔,从而诱发中耳炎。
“很多人误以为耳朵痛忍忍就过去了,直到出现流脓、耳朵发闷、听力下降才来就诊,这其实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顾医生提醒,当耳朵开始流脓时,通常意味着鼓膜已被炎症侵蚀穿孔,虽然穿孔可能在炎症消退后自行愈合,但反复感染可能导致听力永久性损伤。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耳鸣、头晕等症状,需警惕炎症扩散至内耳或颅内的风险。“中耳炎的发展往往有一个渐进过程,早期识别症状是避免病情加重的关键。出现耳朵痛就应该就诊。”顾医生强调,耳朵疼痛是中耳炎最典型的早期信号,此时炎症尚未严重破坏鼓膜,若能及时就医,通过抗感染治疗即可有效控制病情。
为减少夏季中耳炎的发生,顾医生建议市民,游泳时选择合格的游泳场所,并佩戴耳塞;平时保持耳道干燥,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清理耳朵,同时合理调节空调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对于儿童,家长应特别注意耳朵进水后的护理及观察感冒后的异常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