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临近,请收下这份“考前调适锦囊”

核心提示: 中高考临近,不少学生开始出现焦虑、疲惫等情况。那么,什么是最合理的应考状态、考前焦虑如何应对、如何提升应考信心、家长辅助如何做到锦上添花呢?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耿振美,让她来给即将迎考的学生们一些专业建议。

本报讯 (记者 姜康 殷香)中高考临近,不少学生开始出现焦虑、疲惫等情况。那么,什么是最合理的应考状态、考前焦虑如何应对、如何提升应考信心、家长辅助如何做到锦上添花呢?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耿振美,让她来给即将迎考的学生们一些专业建议。

中高考临近,家长和考生可能会为如何调适出最好的应考状态而感到困惑,是紧张点好还是放松点好?耿振美表示,理想的考前状态并非“完全放松”,适度紧张有利于接近“最佳唤醒水平”,即适度的兴奋状态有利于发挥出最佳水平。“临近高考,要允许适度的紧张,并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一是合理作息与饮食。饮食上营养均衡,考前1~2周,让身体和大脑适应一个固定的节奏,让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二是适度运动与放松。每天安排20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并在睡前或学习间隙进行呼吸放松训练,提高大脑供氧量,但要避免过度疲劳。三是调整学习与心态。适当减少中高考前一天的学习量,让大脑得到休息和调整,并通过‘我可以的’‘我一定能考好’等积极自我暗示,增强自信心。”耿振美说。

“家长也是孩子中高考中的重要一环。”耿振美提醒广大家长,家庭支持应成为考生考前的“稳压器”,而非“加压阀”。首先,稳定信心。多向孩子传递无条件的支持和信任,如用“考完就是胜利”“不管结果如何,我们一起应对”等积极语言,切忌临时提出不合理的预期,或过分讨论家长对于高考的看法。其次,家长需要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节奏,避免突然改变生活习惯,营造“过于刻意”的生活情境。允许孩子因考前压力过大而出现崩溃大哭等情况,建议不唠叨、不评判、不批评,可以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同时主动询问孩子“你今天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稳定的温暖和支持。

耿振美表示,人对痛苦的记忆会随时间逐渐淡化,而成长经历会被重新赋予意义。十年后回看,高考的分数或许早已模糊,但那段为目标全力以赴的勇气、为梦想拼搏的过程,才是真正塑造一个人的力量。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