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村借力新媒体开辟乡村振兴“新赛道”

核心提示: “哈喽!直播间的宝子们大家好,今天我又来到了大圣幸福农场。”镜头前,“00后”女孩郦琪详细讲解着幸福农场新鲜“出炉”的土地认养方案,热情地向网友推介大圣村的特色农产品。她的同伴,同为“00后”的汪珂站在镜头后方,一边提醒郦琪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一边进入直播间和网友互动。这是昨日高新区大圣村新媒体营销中的一幕。

招引“00后”青春力量 携手高校共建实践平台

大圣村借力新媒体开辟乡村振兴“新赛道”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

“哈喽!直播间的宝子们大家好,今天我又来到了大圣幸福农场。”镜头前,“00后”女孩郦琪详细讲解着幸福农场新鲜“出炉”的土地认养方案,热情地向网友推介大圣村的特色农产品。她的同伴,同为“00后”的汪珂站在镜头后方,一边提醒郦琪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一边进入直播间和网友互动。这是昨日高新区大圣村新媒体营销中的一幕。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希望借助微信、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大声吆喝,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村里游玩、采摘等。”大圣村村委会副主任邱文婷说。

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大圣村因地制宜建设新型田园综合体,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串联名流农庄、荷花园、大圣幸福农场等成熟点位,引入12家合作社及企业,发展丑橘、碧根果等特色农业种植及果蔬采摘经济,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虽然游客多了起来,但远没有形成‘出圈’的热度。”邱文婷说,为了更加全面、直观地展示大圣风采,打响知名度、提升人气值,大圣村一方面扎实推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积极对接鱼类主题科普馆等农文旅项目;另一方面成立大圣旅游文创公司,招引专业人才,大胆“触网”,通过开设网络直播、拍摄短视频等方式,吸引各方关注的目光。

毕业于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学院编导专业的郦琪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了大圣村。在此之前,她在上海从事过媒体工作,当过老师,还做过带货主播。今年初,在看到大圣旅游文创有限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后,对乡村宣传工作充满好奇的郦琪前来应聘。“村里负责文旅工作的也是年轻人。交流中,我感到村里对新媒体宣传营销很重视。虽然我是新人,但他们充分信任我,给予我足够的创作自由。”这让郦琪既有新鲜感又有挑战性。今年2月,她与大圣旅游文创公司签约,成为新媒体部门负责人,负责大圣抖音号、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号的内容创作和运营。三个多月来,她以名流农庄、幸福农场、东庄自然村、村民为拍摄对象,创作、发布了以青团制作、菜地认领、村民幸福感展示等主题的短视频20多条,积累了一波粉丝。

作为新媒体业务的实践者,郦琪不仅在内容创作上下功夫,她还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将母校资源引入乡村建设。“我的大学老师知道我在村里搞新媒体宣传,觉得很有意义。他们希望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弟学妹们到村里学习实践接地气,而村里也正需要年轻人的力量。”郦琪说。

在郦琪的牵线帮助下,今年3月,大圣旅游文创有限公司与南师大中北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实习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及产教融合基地,以“文旅+教育”双向赋能,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平台,为地方文旅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

这之后,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2025届毕业生汪珂与大圣旅游文创公司签订就业协议,和郦琪一样成为了一名“数字新农人”。

“汪珂来了以后,我们在新媒体宣传营销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郦琪说,大圣新媒体部门的力量壮大了,除了短视频创意更加丰富外,他们还试水抖音直播,一般每周直播三到四次,和网友们唠唠嗑,推介幸福农场的菜地认养模式、农场里的小木屋、特色农产品等。与此同时,南师大中北学院人文学院也把部分实践课堂搬进了大圣村,让学生们在村里学习采访、拍摄等专业技能,还有部分优秀学生经学校推荐来到村里实习,带来了新点子、新创意。

邱文婷说,大圣村坚持“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双核驱动,近年来致力于挖掘本地文化IP、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何让乡村项目更“年轻态”,一直是困扰村里的难题。而与南师大中北学院的合作,培育、招引像郦琪这样的“00后”青年,为村里带来了破题的新思路。

“与中北学院的合作不仅解决了我们在人才、创意方面的短板,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真实场景下的锻炼机会,真正实现了双赢。”邱文婷说,“我们希望通过年轻人的力量,把大圣村的故事讲得更出彩,让更多人了解这里、来到这里、爱上这里。”

如今,在“00后”青年的带动下,在产教融合的支撑下,大圣村搭上新媒体快车,逐步形成具有“网感”的乡村品牌效应。年轻的面孔、创新的思维与科技的手段交织融合,为大圣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乡村振兴开辟出了一条“新赛道”。未来,这片热土将见证更多青年梦想落地生根,共同绘就乡村发展的美好蓝图。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