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见方篆刻《千字文》,微雕大师冲击“吉尼斯”

核心提示: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刻篆字于印底,行落款于印侧,铸雕兽钮于印上,一块不可思议的印章下,密刻着家喻户晓的文章。

172ae4d2f015cae9478bfc3c0fcc3f38

8d030d01a448f6130f7dce0df7ee9cbf

图为我市微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蒋钧的《千字文》微印作品。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刻篆字于印底,行落款于印侧,铸雕兽钮于印上,一块不可思议的印章下,密刻着家喻户晓的文章。

“在6.8厘米见方的尺寸中,以篆书微雕《千字文》,每个字所占空间不超过4平方毫米,如此方能刻完整篇文章,但字体同样不能太小,否则钤印印蜕混作一团,看不清楚。”以刀代笔十余载,在花甲之年,我市微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蒋钧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以《千字文》微印向吉尼斯世界纪录发起冲击。

从2023年7月开始,蒋钧一边选材,一边排印。“一千个字,用篆书写一遍最少也得两天时间,更何况需要小心排版才行。”蒋钧说,“这些字宽窄不一,有高有低,需要把它们合理缩放,使大小大抵一致方可。”设计了三稿,又推翻了三稿,排版这件事,蒋钧足足花费了半年时间。

2024年3月,蒋钧正式开始雕刻。“我这印文是小篆朱文,朱文印即是阳文微雕,因为字体小,没法儿反拓印文,只能直接在印面上‘写稿’。”雕刻之难又胜过排版许多,“文中笔画繁多的文字不在少数,一些字的笔画超过20画,笔画线条只有头发丝粗细。”让蒋钧感到困难的不只是笔画,还有印章石潜在的“雷区”,“印章石有崩裂的特性,有时候刻着刻着会突然遇到‘沙丁’(印章石料中夹杂的坚硬颗粒,这些颗粒多为石英或金属矿细粒,颗粒细小且稀疏分布)。如果将其扣掉,就会出现凹坑,所以在篆刻时得避让它。”在实操中,蒋钧不得不再一次微调了排版。

一日复一日,一字又一字,蒋钧说,刻的字越多,心中越是生出紧张,“到最后那会儿,就怕稳不住,每一次下刀都需要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一字刻错,满盘皆输。”让蒋钧欣慰的是,不久前,这一《千字文微印》总算迎来了收尾。蒋钧小心涂上印泥钤印,字迹十分清晰。

“我的《千字文微印》选用纯净的印章石,印钮雕刻太师少师,寓意代代传承。印面尺寸6.8厘米见方,取“顺遂”之意。印文为小篆朱文,标题为圆形瓦当文造型,置于印面中心,寓意天圆地方。边款三面微刻隶、草、魏三体书《千字文》,最后一面为行书的创作说明。边款字数4000余字,单字0.25平方毫米左右,整个印章上微雕字数超过5000字。

为何选择《千字文》,蒋钧有自己的想法。“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为了教育皇室子女学习汉字和书法,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出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又命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成文。周兴嗣耗费整夜时间,编成这篇《千字文》,历经数代流传,最终成为我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蒋钧说,“丹阳是齐梁故里,是梁武帝萧衍的家乡,这让丹阳人对《千字文》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愫,这也是我选择篆刻这篇作品的主要原因。”

微雕多年,这一《千字文微印》被蒋钧视为其工艺之最。“不论是耗费的时间、精力,还是技艺上的展现,在我此前完成的上千件作品中,这一件当属第一。”对蒋钧而言,不论冲击纪录的结果如何,他都已经成功挑战了自己的极限。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