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避免抓挠、减少接触刺激性物品
图为徐女士患上汗疱疹的手。记者 王丹 陈晓玲 摄
本报讯 (记者 王丹 陈晓玲 通讯员 徐海婷)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各类皮肤疾病进入高发期。市民徐女士就发现自己的手指上突然冒出一些透明的“小水泡”,轻轻刺破后会流出清亮液体,并伴有剧烈瘙痒,随后还出现了蜕皮现象。起初,她以为是接触了不洁物品,便反复清洗,结果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洗越痒,甚至出现疼痛。最终,她前往市妇幼保健医院皮肤科就诊。
经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朱建泊详细检查,结合发病时间、接触史等因素,徐女士被确诊为汗疱疹。朱医生介绍,汗疱疹又称出汗不良性湿疹,多见于中青年人群,老年人较少发病,“这种疾病具有季节性特点,通常春末夏初开始出现,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但部分患者可能全年反复发作。”
朱医生进一步解释,汗疱疹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研究认为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精神压力、金属过敏(如镍、铬)、个人体质、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虽然患者常伴有手足多汗,但汗疱疹并非完全是汗液排出障碍所致,而是一种内源性的湿疹样过敏反应。”他强调,该病具有自限性,轻症患者的水疱通常在2至3周内自行干涸、脱皮,但大多数患者伴随瘙痒,处置会引起疼痛甚至感染,部分患者反复发作,不过不会传染。
针对徐女士的病情,朱医生为其开具了口服抗炎药物和外用药膏,并特别叮嘱:避免抓挠患处,以防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减少接触碱性洗护用品,如肥皂、洗衣粉等;日常家务中尽量使用工具替代手部直接操作,若必须接触清洁剂,建议佩戴“双层手套”——内层纯棉手套吸汗,外层橡胶手套隔离化学物质,且出汗后需及时更换。此外,洗手时应选择温和的洗手液,并在擦干后涂抹维生素E霜等修复性护肤品,以保护皮肤屏障,预防慢性湿疹或继发感染。
朱医生提醒,若症状持续未缓解或加重,如出现大面积水疱、化脓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夏季高温湿热,市民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调节情绪压力;过敏体质者需避免接触金属饰品或可疑致敏物,从源头降低汗疱疹发作风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