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菀滢)昨日下午,镇江市产业用地提质增效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镇江及我市领导黄春年、陆云飞参加活动。
与会人员首先观摩了力合科创(丹阳)智能制造产业园和丹阳新材料产业园,深入了解我市在产业用地优化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位于高新区的力合科创(丹阳)智能制造产业园是我市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规划用地1300亩,总投资50亿元。园区聚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已成功吸引53家企业入驻,包括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位于吕城镇的丹阳市新材料产业园大力推动产业转型,积极引进重点项目,近三年累计落地重点产业类项目14个,总投资14.37亿元,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今年,该园区排定20个重点产业类项目,计划总投资38.9亿元,力争在产业升级道路上实现新突破。
随后的座谈会上,市委常委陆云飞作交流发言。一直以来,我市逐年优化“两区四园”布局,加快补齐土地要素、功能配套等短板,推动重点项目进区入园。摸清园区内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底数,为分类处置提供详实基础数据;整合和优化园区布局,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增强园区的整体承载力和市场竞争力;严格执行项目准入标准,筛选高质量项目,同时加强项目对接,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鼓励“零地增效”策略,2024年已有66个增容增资技改项目落地,涉及土地面积1249亩,激发土地新活力。今后,我市将继续通过示范引领,连点成片、由片及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力争再完成一批提质增效项目,盘活闲置低效用地4000亩以上,提升整体产业园用地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镇江市副市长黄春年希望各地根据全省深化推进产业园用地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围绕重点目标,合理有序推进各项工作,部门之间同频共振形成合力,加大招引力度,推动项目落地,破解资源约束瓶颈,走出一条低消耗、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