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由退休“丹棉女工”组成的手鼓队在台上演出。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讯 (记者 马骏)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26日晚,一场文艺晚会在云阳楼下上演。在一众精心编排的节目中,一支主要由退休“丹棉女工”组成的手鼓队演绎了一曲手鼓舞,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音乐起,手鼓响,旋律柔美如丝绸飘扬,鼓点震动如脉搏跳动。退休女工们面带笑意,自信卡点舞动,深深沉浸其中。
今年66岁的张玲是这支手鼓队的领队,也是发起人。“我们这支手鼓队是去年年初成立,目前成员有30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像我一样退休了的‘丹棉女工’。”张玲说,此前,她在社区开办的手鼓班里学手鼓,觉得这样的集体活动既能增进情感,又能锻炼身体,于是便联络了一些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的“丹棉女工”,想让大家一起学,一起练,一起表演,众人一“拍”即合,组成了团队。
“在这之前,只有我在社区的学习班上学过一点,组团时,大家都是零基础,但这难不倒我们这些‘丹棉女工’。”退休前,张玲便是当时丹棉集团细纱车间的“排头兵”,曾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面对困难,直面挑战是家常便饭,“当年的丹棉厂不在了,我们也都退休了,但对我们‘丹棉女工’来说,有困难就去解决,找对方法,刻苦练习。当年可以,现在同样可以。”
一年多以来,在张玲的带领下,这支手鼓队经常在广场、河边练习,天冷的时候,她们甚至冒寒出门,借空厂房接着练。凭借着一份意志力,这支“丹棉女工”手鼓队实力大增,接受邀请参加各类演出成了平常之事,“这一年多来,我们都是义演,不收取任何费用,台下那些掌声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张玲知道,队员们平日里坚持聚在一起用心练习,不仅仅是出于对手鼓的热爱,还有一份刻在骨子里的集体荣誉感。“大家一起学手鼓的感觉,就像当年在厂里为某一个技能竞赛做准备。每个人都拿出最好的状态,不愿给团队拖后腿。别看我们年纪大了些,可那份纺织女工的好胜心和自信心早就融入了身体,每一位队员都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好。”
又是一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手鼓队中有人提出以手鼓舞献礼劳动者,这一想法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支持。“我们在舞台上敲着鼓,舞动着身体,想要以最好的表现庆祝劳动节,为广大的劳动者喝彩,也为我们自个儿的曾经喝彩。”张玲说道。
丹阳人常说:“一座丹棉厂,半部丹阳工业史。”而“丹棉女工”无疑是这段历史的主角。每一座厂房,每一个车间,每一根纺锤,过往如老式放映机,每一位丹棉女工都有着一份独家记忆。她们的青葱岁月以漫天花絮为景,以机械轰鸣为乐,其中滋味,当时或各不相同,如今都已沉淀,酿成了香醇回忆,念成了岁月回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