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召开十六届三十九次主席会议

核心提示: 昨日下午,市政协召开十六届三十九次主席会议,围绕“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开展对口协商。

市政协召开十六届三十九次主席会议

围绕“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开展对口协商

本报讯 (记者 茅猛科)昨日下午,市政协召开十六届三十九次主席会议,围绕“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开展对口协商。市政协领导薛军民、贺云华、夏炜、徐瑞俊、朱国祥参加会议。市政府党组成员严学华应邀参加会议。

会上,市委政法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司法局分别围绕矛调中心建设运行、基层社会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全市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等汇报了相关工作情况;3位市政协委员围绕主题作交流发言,提出意见建议;市政协副主席徐瑞俊作主旨发言。人民调解员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找准服务保障社会发展大局的结合点、落脚点,着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调解在诉前,为促进全市社会稳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市矛调中心自2024年5月挂牌运行以来,整合了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机构,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的方式,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同时推进镇村两级矛调平台规范化建设,各镇(区)全面建成镇级矛调中心,形成了以派出所为主体的“延陵模式”和以信访为主体的“曲阿模式”,205个村(社区)全面建成矛调工作站,涌现出陵口“乐小善”、高楼“三个零”等一批特色调解品牌。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根本路径,以“红色引擎”激活治理动能,以“善治实践”回应群众期盼,以“制度创新”夯实长效根基,通过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培树基层治理品牌、激发多元共治力量,构建多元参与、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加强全市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水平,为推进法治丹阳、平安丹阳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严学华表示,市政府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调解员队伍建设,优化矛调中心功能,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同时主动接受监督,深化协商联动,强化成果转化,共同绘就丹阳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画卷。

市政协主席薛军民指出,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对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熟悉业务、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秉持中立的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有效的新方式方法,持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努力调解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提高调解员队伍素质,建立人民调解员人才库,加强人民调解员选聘工作,大力提升专职人民调解员专业化水平,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要加强组织领导,把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尤其要加强调解保障工作,最大限度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和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合理合法地反映诉求和维护权益。

薛军民强调,市政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和作用,把政协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加强与界别群众的沟通交流,及时收集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为我市社会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