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党支部,丹阳星火从这里燎原!

核心提示: 清晨,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缕缕阳光倾洒在正则幼儿园西南处、一排坐西朝东古朴房屋门口的“中共丹阳第一个支部旧址”碑额上。这里,是丹阳的红色摇篮。2016年7月1日,中共丹阳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报记者 曾丽萍

编者按:100年前的4月,中共丹阳第一个支部成立。76年前的4月23日,丹阳迎来了解放,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今年也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丹阳大地革命火种生生不息,红色印记遍布丹阳城乡。为铭记历史,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融媒体中心与史志办联合推出“丹心向党——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清晨,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缕缕阳光倾洒在正则幼儿园西南处、一排坐西朝东古朴房屋门口的“中共丹阳第一个支部旧址”碑额上。这里,是丹阳的红色摇篮。2016年7月1日,中共丹阳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你们知道吗?丹阳的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这里建立的。”在旧址纪念馆前讲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江苏省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孙国武打开了话匣子。课间,有学生闻声而来,驻足倾听……

看着大门上方的“中共丹阳第一支部旧址”牌匾,一股发自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让人连脚步都不禁轻了下来,这里不仅是红色革命的摇篮,更是孕育了璀璨丹阳文化的沃土。走进旧址,一幅描绘当年宣誓场景的水彩画引人注目:一间简陋的教室里,课桌上的煤油灯闪烁着红色的火苗,映红了黑板上鲜红的党旗,一群年轻人右手握拳,表情严肃……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严守秘密,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实行革命,服从纪律,誓不背党”的入党誓词仿佛就在耳边回荡……两侧三大板块展示了中共丹阳第一支部从“孕育”到“诞生”再到“成长”的全过程。

黄竞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共江苏省委创始人之一、中共丹阳党组织创始人。1897年黄竞西出生于江苏扬州,他的父亲在丹阳开办了种德堂药店,少年时期,他便随父亲移居丹阳。1917年,父亲病故后,年仅二十岁的黄竞西子承父业,成为种德堂药店的少东家。黄竞西家境殷实,接受过较好的教育,又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追求真理。年少有为、思想活跃、肝胆侠义,让他成为丹阳县城进步青年中的核心人物。

夏霖1895年出生于丹阳,是丹阳地区党组织创始人之一,也是丹阳第一任县委书记。1916年,夏霖考入南京暨南学校,毕业后在丹阳任教。在“新文化”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夏霖积极参加社会进步活动,寄希望于教育救国,曾免费为穷人办夜校。

红色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中共丹阳党支部诞生于中华民族陷入危机、社会矛盾尖锐之时。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丹阳后,首先在丹阳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以丹阳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正则女子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界人士,立即带领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青年教师戴盆天、钱正表、吴起文等还组织学生上街演讲帝国主义的侵华史。黄竞西带头关门闭店,带动商界罢市支援。众多知识青年积极开展新文化运动,在学校教授白话文、发动女学生剪头发、创办《觉悟民权报》副刊……这些活动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丹阳知识界先进分子中逐渐得到传播,启导了丹阳人民的觉悟。

1920年3月,黄竞西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的《对于“星期评论”的希望》;1922年5月1日,黄竞西在《民国日报》上报道丹阳各界人士驱逐县知事范钟湘取得胜利的消息;1922年12月10日,丹阳瓦木匠罢工,要求增加薪金,争取8小时工作制……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在《民国日报》上登载启事,征求党员。青年教师戴盆天、钱正表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胡汉民和毛泽东的介绍下加入国民党,后黄竞西、夏霖相继加入,在夏霖家秘密成立国民党丹阳区分部,为中共丹阳地方组织的成立奠定基础。

之后,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恽代英、侯绍裘、刘重民等经常到丹阳开展革命活动,同时物色参加共产党的对象,发展共产党组织。1925年4月,他们先后介绍丹阳进步青年戴盆天、黄竞西、夏霖、钱正表、吴起文五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丹阳县立第二高等小学秘密建立中共丹阳支部,并进行宣誓。由此,中国共产党丹阳第一党支部诞生,党支部书记戴盆天,直属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同年9月,支部改建为中共丹阳独立支部,黄竞西任临时书记,隶属中共江浙区委领导。丹阳独立支部(以下简称:独支)成为当时江浙两省仅有的9个独立支部之一。

1926年初,丹阳独支书记由夏霖接任,先后发展了姜寄生、蒋子樵、颜辉、汤醒白、张连生、管文蔚等入党。从此,丹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不断推向深入。中共丹阳独立支部人数虽少,但影响深远,工作范围涉及江南、江北,直至大西北。中共丹阳地方组织在革命早期,不仅在本地,而且奔赴各地,积极开拓发展组织。钱正表受李大钊委派以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前往冯玉祥西北军搞政治工作,先后参与创建中共甘肃和宁夏特别支部;戴盆天、黄竞西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张连生在南通如皋等地开展农民运动;夏霖调任江苏省委巡视员,在各地发动开展农民起义准备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夏霖等成立中共丹阳临时县委,将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同年7月,临时县委正式改建为中共丹阳县委,革命星星之火开始不断在白色恐怖中顽强燎原。此后,此起彼伏的群众斗争虽然遭受各种挫折,党组织在1931年8月被迫中止活动,但是民众由此被解放出来的思想观念,为新的更强大的风暴到来做好了充足准备。

星星火最终形成了燎原势。1925年至2025年,丹阳的党建工作经历了100年的风雨历程。从第一个党支部和独立支部成立,发展到今天已有2900余个基层党组织,党员也从最早的5名发展到了今天的5.5万名。

红色文化,一直以星火燎原之势,推动着丹阳在新时代长征路、乡村振兴之路上奋力前行。近年来,丹阳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不断,有声有色。其中,道路货运行业“车轮滚滚党旗红”、选派“乡村振兴领航员”等特色工作得到中组部肯定,党员方美芳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广大基层党组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丹阳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坚实基础、作出了突出贡献,打开了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