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北镇2.3万余亩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

核心提示: 眼下,我镇2.3万余亩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这一时期是防控小麦赤霉病的关键节点。

60ef1f77138a6d5eb01328f8550972e2

图为牟文港新购入的无人机给小麦均匀喷洒农药。 记者 菀滢 摄

本报讯 (记者 菀滢) 眼下,我镇2.3万余亩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这一时期是防控小麦赤霉病的关键节点。为确保小麦稳产高产,我镇各种粮大户积极行动,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农技人员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一喷三防”作业,全面推进小麦赤霉病的统防统治工作。

高效作业

为小麦披上“防护衣”

记者日前来到我镇的大江农场,“新农人”牟文港正熟练地操作着新购置的大疆高档农用无人机。无人机在小麦田里灵活穿梭,药雾均匀细密地洒落,为正在扬花初期的小麦披上一层“防护衣”。牟文港介绍,与旧机器相比,新机器容量大、续航能力强,喷洒更加均匀,能够提高效率20%。“我一共种植了1200亩麦田,本月16日起开始打药,每日作业面积可达800亩,仅需3天就能高效完成飞防任务。”牟文港介绍道。

除了自家的麦田,牟文港还为周边农户提供无人机飞防服务,服务面积达3万亩。“我们抢抓晴好天气,每天分两个时段进行飞防作业,确保小麦病虫防治到位,保障粮食稳产。”牟文港表示,科技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也为小麦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动出击

科学防控保丰收

在唐家村,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正在对田间小麦病虫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据了解,根据田间菌源数量、小麦品种布局等相关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全市小麦赤霉病存在偏重以上流行风险,蚜虫为中等至偏重发生程度,纹枯病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对这样的形势,我镇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的防控工作,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全镇小麦稳产高产。

连日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小麦病虫情况进行细致调查,制定“主动出击,预防为主,药肥混喷”的防控策略,主攻小麦赤霉病和小麦蚜虫,同时兼治白粉病、纹枯病、锈病等病虫。

此外,我镇还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坚持“适期防治、见花打药”的防控要点,做到两次防治不动摇。在此,农技人员提醒农户在防治时要严格按照植保部门提供的防治配方进行综合防治,用足药量和水量。如果用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进行补治。对于使用植保无人机施药的农户,要保证每亩用水量不少于2.5公斤,并注意添加飞防助剂,以提高喷雾质量,确保防治效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