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丹北最亮眼的底色 这些丹北人的名字,我们不能忘!

丹北,一片厚重的红色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独特的红色文化。

4月23日,是所有丹阳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因为76年前的这一天,1949年4月22日夜11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丹阳,4月23日丹阳全境解放。

在这个特殊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丹北人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众所周知,解放上海,是从丹阳开始的,而我镇是一片红色热土,蕴藏着丰富的党史资源。丹北抗日根据地是陈毅同志亲手创建的苏南、苏中、淮南三大敌后根据地之间的一个独特的重要战略区域,抗日战争年代,在这里不仅建立了一支最早、影响最大、实力最强的以管文蔚领导的苏南地区最大的一支民众抗日武装——丹阳抗日自卫总团,还留下了郑竹波、管文蔚、梅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抗日英雄事迹。在丹阳解放76周年之际,这些丹北人的名字,我们不能忘!

在76年前那段艰苦卓绝的征程中,丹北涌现了一大批不怕牺牲、奋勇斗争的仁人志士,他们为实现全市乃至全国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歌。让我们一起追忆那段历史,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牢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倍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孙光华

孙光华(1919~1947年),丹阳新桥人。自幼在建山高桥念书时在老师陈云阁指引下,参加各类反帝反封建活动。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边读书边参加支部工作,发动组织群众宣传抗日。

皖南事变,他打入敌人内部,以伪七峰乡副乡长为掩护,采取合法形式,同敌进行各种斗争。1943年3月,敌人在丹北全面“清乡”,孙光华冒着生命危险,开展秘密活动,协助上级党委取得反“清乡”斗争全面胜利。1944年下半年,孙光华身份暴露后,调任圈山区副区长。1945年10月,随大军北撤,任兴化县中堡区副区长。1947年在一次对敌斗争中不幸牺牲。

李景福

李景福(1912~1948年),1912年生于丹阳新桥乡闸桥村十三圩埭一户贫农家庭,兄弟4人。李景福7岁入塾开蒙,后因家贫辍学务农。

1932年,20岁的李景福到苏州一家丝绒厂学徒。1933年到上海针织内衣厂做工。抗战爆发后,李回乡务农。1942年至1943年,在本乡十一圩埭王家祠堂私塾教书。此时,丹北地区的抗日斗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李景福在当地党组织的教育指引下,投入抗日洪流,于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李景福担任万安乡指导员,不久调任新华区军事股长,1945年春奉调越东区工作。

1945年10月,江南新四军主力北撤,李景福奉命留守坚持,担任镇江县越东区党的单线联络员。因工作需要,他隐蔽在埠城西面沃柯里广山庵做和尚。当时,庙里只有两名小和尚,在李景福的教育帮助下,后来都参加了革命工作。之后,李景福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外出活动。在留守坚持斗争中,李景福紧紧依靠地下党员和人民群众。华墅村的恶霸特务,横行乡里,鱼肉乡民,危害革命。为铲除祸害,经上级批准,1946年10月12日晚,李景福等人在区特派员金戈率领下,化装成国民党军,翻墙进屋,将其击毙。国民党经山乡乡长,敌情报分站站长朱福武,是个很反动的家伙。中共丹北中心县委书记陈云阁曾两次写信教育争取他,他不仅不思悔改,反将信件送交国民党县政府。当地中共组织决定惩办他,但他十分狡猾,行踪不定。李景福接受任务后,巧妙地布置各保保长带着算盘,到经山乡公所以结账为名,将朱福武抓住。李景福率武功队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擒获处决。

1948年2月22日,李景福在留村开会时被敌人发现后转移到西葛村。次日下午,敌人包围西葛村,在群众掩护下,他避过敌人搜查,回到雀梅墩,住地下党员倪佩哎家里。3月24日,中共镇丹扬工委委员左治平来到雀梅墩倪佩哎家,与李景福会面。下午,两人正在研究工作,由于坏人告密,遭到驻胡桥朱家岗敌保安队包围。在外警戒的倪佩哎发现敌情,立即报告。左、李二人冲出大门,分别撤退。撤退中,李景福不幸中弹牺牲。

宦德胜

宦德胜(1914~1948年),1914年生于丹阳建山乡高桥村。幼年入私塾读书,后因家庭贫困辍学,外出谋生。

1933年,他在无锡一家南货店学徒,因不堪店主的剥削,愤然回家。忙时务农,闲时在本村私塾补习文化。塾师孙云阁为团结农村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反帝、反封建,发起组织了“文化”和“尊孔会”,以文会友。宦德胜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成为“尊孔会”的会员。“尊孔会”和“文化”开展活动时,有人暗中进行捣乱破坏,他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维护活动的开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云阁参加了管文蔚领导的抗日自卫团,宦德胜经常随他东奔西走,进行抗日活动。1938年10月,中共特委派周苏平到丹北地区开展建党活动。1939年2月25日,在宦德胜家里成立了中共丹北特别支部。他于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高桥村建立党支部之后,宦德胜担任了党支部组织委员。

1940年上半年,宦德胜被派往丹阳九曲河南北地区开展坚持敌后留守工作。

不久,他担任丹阳六区区委书记。是年冬,日军对丹北地区实行大扫荡,在沿江和公路西侧的孟河、高桥、埤城等地修筑据点。高桥据点由日军一个小队驻扎。为在这个地区开展抗日活动,宦德胜成立了一个“维持会”,指派几名共产党员组织自卫团,开展抗日活动,严密监视敌人的行动。一次,国民党中统特务毛风姿等潜入丹北,企图消灭这一带的抗日力量。当他窜到高桥活动时,被宦德胜发现其诡秘行动,于是,宦德胜立即向上级作了汇报,并迅速将毛风姿等5名同伙一网打尽,大长了抗日群众的志气,大灭了敌寇的威风,人民群众拍手称快,雀跃欢呼。

1942年10月,宦德胜任中共山南县委组织部长,直到抗战胜利。1945年10月新四军主力北撤之后,宦德胜奉命留守下来,坚持地下斗争,任丹阳县党的特派员,负责全县的留守坚持工作,重点在大泊、胡桥、辛丰、黄墟等地活动。这一带自然环境十分复杂,阶级斗争异常尖锐。宦德胜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共产党员的主张和政策,宣传新四军北撤的重大意义以及留守坚持斗争的必要性、艰苦性、尖锐性和长期性,取得社会名流、仁人志士和社会贤达的理解、同情与支持。宦德胜与著名民主人士冷御秋和黄墟乡的国民党县参议员殷锦文、县税捐稽政处处长殷清堂等建立了关系,并得到他们的帮助。他通过多种关系,布置地下党员和进步群众,秘密打入敌人内部担任乡长、自卫队长、乡丁等职务,并在自卫队里逐步建立起秘密组织,以控制国民党基层政权和自卫队,使辛胡地区由复杂的环境变为留守人员和武工队隐蔽活动的场所,使一些军属和革命群众免遭敌人的摧残。对于少数坚持反动立场、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坚决予以惩办。

1947年2月7日,宦德胜等3人在黄墟乡马迹山下沈家村遭国民党镇江县保安队包围,在群众的掩护下,他得以安全撤离。国民党军队搜捕不到留守人员,恼羞成怒,就将村上的几十名村民抓去拷打。事后,宦德胜通过关系,将被捕的村民一个不少地保释出来。还有一次,宦德胜在黄墟乡小塘里湾村被敌包围,在村民们千方百计掩护下,他化妆成当地的村民,混过敌人的岗哨,安全脱险。

1948年7月11日,宦德胜在丹徒县黄墟镇附近的八亩山村,召集辛胡区留守人员研究留守坚持工作问题。7月14日黎明前突然遭到国民党两个保安中队的重重包围。宦德胜沉着冷静,果断地指挥同志们分路突围。当他冲向冷家村时,突然被敌人的一发子弹击中腿部,血流如注,英勇牺牲。

唐兴生

唐兴生(1919~1948年),原名唐鑫生,又名唐新生,丹阳新桥人。抗战爆发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唐家村党支部书记,新桥乡乡指导员。他带领地下党员民兵破路除奸,配合新四军主力开展反“清乡”斗争。1945年10月,他随新四军主力北撤。

1946年初离职返乡。同年8月重新参加工作,1947年初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调任新华区武工队副队长。

1948年8月19日,根据情报,唐兴生带领式工队员准备在新桥娘娘庙伏击新桥乡反动自卫队长蔡兆金。不料敌情有变,蔡带有省保安团20余名武装。战斗打响后,2名武工队员当场牺牲,唐兴生虽突围脱险,但身负重伤,后因伤势恶化,无法医治而牺牲。

倪东川

倪东川(1920~1948年),又名东川,丹阳后巷人。从小在参加新四军的大哥、二哥影响下,逐步接受抗日救国思想。1944年参加革命,任山北县交通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县警卫营战士。1945年10月随新四军北撤,1947年又随中共华中十地委南下,任武工队员,一直在镇江县圌山区坚持斗争。倪东川执行命令坚决,作战勇敢机警。1948年11月,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副司令贾温山率敌清剿。11月16日,倪东川奉命赴姚桥敌据点侦察,夜宿宝塔庵内。夜深,宝塔庵遭姚桥国民党交警队包围。倪东川持枪冲出宝塔庵,当奔离60余米远的路边高田时,不幸被机枪击倒,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徐铁军

徐铁军(1917~1949年),原名徐小钢,1917年出生于丹阳胡桥乡宝山徐家村一个农民家庭里。抗战爆发后,1937年12月3日丹阳沦陷。徐铁军耳闻目睹日军烧杀淫掠的暴行,义愤填膺,咬牙切齿。1941年秋冬之交,新四军到丹阳扩军招兵,徐铁军应征入伍。到部队后,他立即改名叫徐铁军,以表达自己一心从军,杀敌报国的决心。

1943年1月,徐铁军调至靖江独立团。秋,部队驻扎在社情民情敌情都很复杂的靖西礼士桥附近。一天拂晓,驻地突然被敌军偷袭,部队仓促应战,损失严重。战斗中徐铁军手臂负伤,鲜血直流。卫生员上前救护,劝其迅速离开火线。

徐铁军平静地说:“擦破了点皮,算不得什么!”仍坚持战斗。突出重围后,他又跟部队强行军80多里,顺利转移到靖东老根据地。

1945年5月,丹北独立团改为苏中第五军分区特务一团。1946年8月23日,邵伯保卫战打响了。24日,敌军采取两面夹击的战术,在洋桥一线加强了进攻。晨起,敌对我前沿降地以密集火炮轰击,4架敌机轮番轰炸扫射,浓烟滚滚,笼罩阵地上空。时任华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四团副连长的徐铁军,配合连长,带领战士们在水深齐腰的地堡、战壕里,不顾赤日烤晒,热气蒸熏,流弹飞舞,他们依然斗志昂扬,愈战愈勇,敌军的三次强渡全被打垮。中午时分,敌军又发动总攻,铺天盖地的炮弹,向我阵地狂轰滥炸,河南岸的敌人,疯狂地压向河边,企图强渡。徐铁军和战士们英勇拼搏,敌人以惨败而告终。

1949年5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87师在常熟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上级关于上海战役的部署。87师的任务是攻克上海西北敌防守要塞月浦镇,打开敌吴淞、宝山防御体系的西大门。月浦镇是上海国民党守敌在月(浦)宝(山)公路上的重要据点,它与北面的狮子林炮台、南面的杨行镇据点连成一体,互为犄角,遇到攻击可以随时互相策应。因此,要消灭宝山、吴淞守敌,就必须首先从月浦辟一大斧,方能破门而入。87师的259团为攻占国民党宝山、吴淞的主力部队,作战任务是攻打叶大村,切断狮子林炮台和月浦的联系,再攻占狮子林,因而,战斗打得十分惨烈。徐铁军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