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年大学AI班助力跨越“数字鸿沟”
“银发族”争当“科技新生”
本报讯 (记者 郡玉 通讯员 马新生) 戴上老花镜,指尖轻触屏幕,一群银发学员正专注地在手机上下载AI工具,时而低声讨论操作步骤,时而认真记录操作要点……这是市老年大学AI基础应用课的日常场景。今年以来,老年大学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课堂,开设的AI应用课程迅速成为“爆款”。
上午9点,老年大学402教室内,38台教学电脑已全部启动。66岁的授课教师杨军正站在投影屏前,演示如何通过“即梦AI”APP进行视频智能创作。作为全市首个系统化AI适老课程,教学内容紧扣老年人生活场景:从用“DeepSeek”修复老照片、“豆包”生成旅游攻略,到“即梦”工具制作短视频,课程设计兼顾实用性与趣味性。“我们聚焦‘对话、搜索、文案、视频处理’四大板块,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买菜导航、联络亲友、记录生活等需求。”杨军老师介绍道。
“现在每次课都满员,这一现象说明老年人不是数字时代的旁观者,而是迫切的需求者。”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今年2月份,AI班招生公告一经发布,便很快招满,令人惊讶的是,班级年龄跨度很大,从50多岁活力犹存的“年轻老人”,到80多岁精神矍铄的高龄学员,都积极投身其中。他们有的戴着老花镜认真记录课程要点,有的反复操作设备只为掌握一个简单的AI功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活到老,学到老”,充分证明了老年人对融入数字时代的迫切需求。
“现在科技发展太快了,一想到以后养老,到处都是高科技,要是老了连机器人都不会使用,那可不行。所以,我就想着通过学习AI,提前适应这些新东西,这样以后养老的时候,也能跟上时代步伐,不会被落下,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便捷、更丰富多彩 。”AI班班长张崇华原本对声乐和钢琴十分喜欢,自从AI班招生授课,他专心学习AI技术,连声乐和钢琴课也都暂时放下了。
接下来,市老年大学将持续深入开展AI系列课程教学,不断探索AI赋能老年教育,推出更多务实举措,通过更多元化的人工智能课程与实践活动,助力老年群体拥抱数字文明,书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彩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