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须俊 萧也平 通讯员 开宣 文/摄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是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发展更高追求。开发区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今年3月,祈钦、镇北、马陵、胡桥四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胡桥村: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春和景明,走进开发区胡桥村,只见拓宽改造后的水泥路平坦整洁,串联起错落有致的村庄,垃圾分类亭整齐排列,绿树繁花相映成趣,处处洋溢着宜居宜业的和美气息。
“我们胡桥村是纯农业村,以苗木、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胡桥村党委书记夏梦兰介绍道。自去年下半年起,胡桥村对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十有”标准,大力推进建设工作。村里投入696万元项目资金,同时自筹50多万元,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改造。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等一系列举措,成果斐然,先后打造出省环境优美村庄岗背村和丹阳市宜居村庄门楼下村。
漫步在胡桥新村,一幢幢崭新的农家楼拔地而起,充满现代气息。500多米长的河道步道蜿蜒向前,护栏坚实美观,沿线景观带精心打造,搭配上高标准路灯,每当夜幕降临,灯光亮起,整个村庄璀璨夺目,宛如镶嵌在乡村大地上的明珠。75岁的村民周富娣感慨万分:“现在村庄环境越来越美,空气清新,生态又好,住在这里比城里还舒服!”
而在岗背村,这个拥有一百多户人家的自然村,展现出别样的魅力。开阔的视野,让人心旷神怡。绿树掩映间,地处丘陵岗地深处的村庄,完整保留着原生态之美。村民沈和娣正在自家“小菜园”里忙碌,她指着嫩绿的莴苣、生菜和刚冒出头的小青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小菜园’是用废弃砖瓦等材料垒起来的,既变废为宝,又能让我们随时吃上新鲜的绿色蔬菜。”
如今的胡桥村,正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壮大特色产业,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祈钦村:和美乡村提升村民幸福感
在开发区北部,由祈钦、夏墅、六都三村合并而成的祈钦村,下辖17个自然村,常住人口约2800人。近年来,该村依托丰富自然资源与深厚文化底蕴,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走出特色发展之路,如今正以全新姿态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走进祈钦村,宽敞整洁的道路与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令人眼前一亮。享有“丹阳九寨沟”美誉的大湾水库和红杉林,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建设成果,祈钦村成功创建六都、夏墅两个宜居村庄,并荣获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绿美乡村等多项荣誉。
但祈钦村并未止步。为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与获得感,又启动祈钦村2024年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该项目涵盖农村住房、道路供水、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建设改造。
在具体建设中,祈钦村重点对六都村和夏墅村进行长效管理,全力完善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道路修复拓宽、新建停车场和健身文化广场、池塘清淤及污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大幅改善了村庄面貌。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新建儿童乐园、文化茶社和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以吸引更多游客,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和美乡村建设使全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村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带动了餐饮、零售等产业,增加了村民收入与村集体经济收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