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须俊 也平 通讯员 开宣
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位于开发区其林村的裴村长生态农场内展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已耕翻后一望无垠的丘陵黄色岗地上,已栽种的连片蔬菜苗满目生机。陪同采访的农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致力生态农业发展,防止周边一些农户的零散菜地和农田治虫打药产生的农药雾气随风飘来影响农产品品质,这几年,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已将附近村庄村民的土地流入农场经营,并以裴村长生态农场为核心阵地,通过生态种养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引领省内外52个家庭农场携手共进,共铸“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富民之路。
裴村长生态农场,其前身为嗨皮小猪农场,占地面积1125余亩。近年来,在其林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江苏绿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裴连汉的带领下,依托丘陵岗地和山间林地优势,农场锚定生态种养业,矢志打造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裴连汉深知,产业兴旺是乡村繁荣的根基。农场主打的“裴村长”土鸡,便是生态种养的杰出代表。这种土鸡采用皖南草鸡和其林村农家土鸡繁育而成的老品种,从源头上保障了品质。在养殖过程中,土鸡远离激素饲料,以豆粕糠料为食,在其林丘陵山林的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它们或在林地上悠闲踱步,或在梨园周边岗地欢快啄食,宛如一群群自在的“别墅鸡”。
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标准,农场对种养基地生产的产品实行绿色生态标准化技术全过程监管。从鸡苗的精心选育,到养殖环境的严格把控;从饲料的天然选择,到疫病防控的科学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也正因如此,“裴村长”土鸡味道鲜美,声名远扬,香飘华东地区。目前,整个鸡场土鸡年产量达4万只,同时还产出大量生态草鸡蛋。
在销售推广上,裴村长生态农场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抖音和自媒体账号,生动展示土鸡和生态草鸡蛋的绿色、健康与美味,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极大提升了“裴村长土鸡”的市场美誉度。如今,农场平均每日能销售约300只土鸡,销售旺季时,最高峰一天可售出6000多只,市场反响热烈,供不应求。
裴村长生态农场的成功,不仅在于自身的发展壮大,更在于其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它积极践行联农带农机制,带动了本地和皖南等地52个家庭农场(包括农户)投身土鸡养殖产业,共同增收致富。其林村养殖户邓元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两个养殖棚坐落在其林丘陵山林葱郁之间,目前农场正将土鸡栖息地向梨园周边岗地拓展。邓元生的一个棚每批能养2000只土鸡,一年养殖量达1.5万多只。养殖大棚由裴村长农场免费搭建,他只需按照生态标准饲养,而养成的土鸡也由裴村长农场包回收。这种“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让农户们吃下了“定心丸”,没有了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养殖生产。
除了土鸡养殖,裴村长生态农场的蔬果种植同样亮点纷呈。走进连栋大棚,一股蓬勃的生机扑面而来。一畦畦蔬果长势喜人,在新品南瓜种植区域,圆形的白色和金黄色小南瓜如精致的灯笼般挂在枝头,惹人喜爱。红色的樱桃番茄、紫色的茄子、青色的菜椒等各类蔬果争奇斗艳,还有无土栽培的药芹,彰显着农场在农业科技应用上的积极探索。而在这些蔬果的种植过程中,农场始终秉持生态理念,不使用除草剂和农药化肥,采用人工割草,以鸡粪发酵的有机肥滋养土地,大棚内安装生物防虫治虫的小黄板,确保产出的蔬果绿色、健康、无污染。
农场的发展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红利。其林村妇女尹芬芬、杨秀风便是众多受益村民中的一员。她们与村上一帮老年妇女常年在农场打工,参与基地蔬果管理等工作。她们每天按时上下班,如同专业的农田工人,每月能获得约3000元的工资报酬,一年下来收入可达3万多元。这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不仅改善了她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更让她们在乡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与归属感。
展望未来,裴连汉表示,裴村长生态农场将持续深化生态种养模式,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土鸡养殖规模,优化养殖技术,培育更多优质鸡苗;另一方面,加大对蔬果种植的科技投入,丰富种植品种,打造更多特色农产品。同时,农场还将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路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让游客既能体验采摘之乐,又能感受田园之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续写更多共富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