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笑
“全自动除垢多效蒸发器”“一种双效外循环浓缩蒸发器”“粒子分离装置”……走进华泰重工装备有限公司的一间会议室,一面墙挂着各类植物提取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而这些证书发明人一栏大多数都填写着一个名字——张涛俊。
华泰重工是一家扎根制药机械和食品机械研发、开发及制造的科技型企业,拥有超20年的制药机械化工设备生产经验,是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的重要成员。作为华泰重工新任领军人,1981年出生的张涛俊在父辈的指导下,本科阶段就专注于化学工程专业学习,2009年奔赴美国休斯顿大学,继续深造化学工程专业,为接手企业筑牢了根基。学成回国后,他勇挑重担,接手改制后的华泰重工。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张涛俊引领企业在制药机械和食品机械领域持续创新。
“在美国的学习经历,让我接触到前沿技术,极大地拓宽了视野。” 当记者问及在美国的深造经历,张涛俊表示,这段经历让他感受到,尽管华泰重工的业务主要在国内,但是若进军国际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学成而归的他对未来充满自信。
然而,初入华泰重工车间时,面对父辈的管理理念与自身理念的差异,张涛俊一时也有些迷茫,但张涛俊没有急躁,而是选择逐步磨合,从技术和销售环节切入,进而涉足生产管理,将所学知识融入公司的发展中。
2018年,张涛俊正式接管华泰重工。他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他的带领下,华泰重工在植物提取设备领域获得多项研发专利,张涛俊个人名下就有16项发明专利。这些专利不仅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实力,也为华泰重工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除了专注技术创新,张涛俊还积极探索提取设备在不同场景的应用。“目前,中药行业对提取设备的应用相对较少,但植物提取技术在饮料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相信,通过持续探索,未来会有更多创新成果在药品行业落地。” 张涛俊对行业的发展有着自己清晰的判断。
不仅如此,前辈的帮扶也是他事业发展之路的助推器。得益于市侨联对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的支持,侨联“星海团队” 导师、肯帝亚集团董事长郦海星成为了张涛俊的指路人。“郦董事长告诉我,制药机械行业利润虽高,但规模拓展难度较大,建议华泰重工将设备标准化,以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拓展能力。”张涛俊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在企业中积极推行标准化。
如今,华泰重工正朝着智能化、国际化方向大步迈进。“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丹阳智造’贡献更多力量。”张涛俊满怀信心地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