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高发的诈骗套路,注意防范!

核心提示: 春节前夕,警方对近年来春节假期高发的骗局进行了细致梳理,准备了一份“反诈大礼包”,帮助大家捂好“钱袋子”。

本报讯 (记者 王国禹 实习生 王晶茹)随着春节的临近,广大群众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而此时,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利用人们购物、出行等需求,精心设计各类骗局,企图在节日期间实施诈骗。春节前夕,警方对近年来春节假期高发的骗局进行了细致梳理,准备了一份“反诈大礼包”,帮助大家捂好“钱袋子”。

骗术一:虚假购物服务

去年春节期间,市民吴女士打算和家人去香港迪士尼乐园玩。因官网及其他平台无法预订入园及园区内酒店的通票,她就想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找找看。之后吴女士找到一个名为“香港迪士尼DG”的账号,对方称只要买了入园的门票并将门票的二维码等信息发给对方,对方就能凭借入园门票信息帮其预定到酒店,且预定酒店不另外收费,但每预定一个房间需要购买5张入园门票。吴女士信以为真,便购买了10张入园门票,并截图发给了对方。之后,吴女士询问对方是否预定成功,对方回复称房间订不到,需要吴女士另外支付订房间的押金,吴女士意识到被骗立即报了警。

警方提醒,购买景点、演唱会门票以及飞机、火车票等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购买,切勿轻信社交软件、二手交易平台上陌生人所谓的“内部渠道”等说辞。

骗术二:邮件盗刷

去年春节前夕,市民王先生在公司上班时,公司邮箱收到一个标题为“关于春节临近有关申领事项的告知”的邮件,邮件备注是公司财务发的。王先生没有怀疑,点击进入。邮件内容是让王先生领取1600元补贴金,下面还附有一个二维码。王先生扫码进入一个界面,并输入了自己的手机号、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个人信息,输完后王先生的手机就陆续收到了36条扣款短信。王先生发现被骗,立即报了警,共损失18000余元。

警方提醒,收到上述陌生邮件时,应先仔细核实邮件真伪,切勿立即点击或者扫描邮件中的不明二维码,更不要随意填写手机号、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个人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骗术三:机票退改签

近日,市民贺先生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某航空公司客服,称贺先生所购航班出现机械故障,询问是否需要改签或者退票,并称可以予以600元的赔偿金。贺先生信以为真,便根据对方提供的网址下载了一款视频会议软件,并与对方开启了屏幕共享。之后贺先生便收到了其银行卡扣款的短信,发现被骗遂报警,损失人民币6900余元。

警方提醒,接到航班取消、变动需要改签或退票的电话或短信时,务必通过航空公司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正规渠道进行核实,切勿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下载不明会议软件,更不要与陌生人共享屏幕。

骗术四:冒充物流客服

去年春节前夕,市民王女士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快递公司的,说王女士购买的化妆品快递丢失了,原因是春节前夕寄送的快递太多。然后,对方主动提出要对王女士进行赔偿。王女士信以为真,便在对方的指导下下载了一款视频会议软件。王女士输入对方提供的会议号后进入会议聊天,并在对方的诱骗下开启了屏幕共享,先后向对方提供的3个陌生账户转账4笔共计6万余元,直到将银行卡中的钱全部转完,王女士才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警方提醒,如接到自称是快递公司的电话,勿轻信,应拨打快递公司官方电话进行核实。尤其是对方称快递丢失并要主动予以赔偿的,务必提高警惕。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到来,警方提醒广大群众,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警惕高发诈骗类型,牢牢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