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新质生产力“排头兵” 做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4年开发区(曲阿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通讯员 张辉 开宣

聚力园区“硬支撑”、优化营商“软环境”、打造科技“强引擎”、建设宜居“新家园”……

刚刚过去的一年,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全市领先、全省进位”目标蓝图,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落细“园区建设提升年”行动方案,以迎难而上的“精气神”和善作善为的“敢丹当”,精准服务企业发展,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全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交出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单。

2024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1.1亿元;全区工业应税销售收入52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1.3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制造业投资55.4亿元,同比增长6.1%;限上贸易额234.3亿元,同比增长19.1%。

聚力项目引建,夯实发展平台,打造产业集群新高地

开发区是丹阳产业强市的主阵地、项目攻坚的主战场。2024年,全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做优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项目“招引、审批、建设、服务、评价”全链条畅通、全周期服务和全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早落地、快建设、速达效。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2024年,开发区以“4+3+1”产业链条为主线,坚持内培外引一盘棋,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精准招商,主动承接上海、北京、深圳等重点区域产业转移。先后组织和参与了丹阳市生命科学产业推广活动、深圳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北京科技招商大会等活动10余场;目前在手在谈项目60余个,总投资超250亿元;成功签约优质产业项目19个,总投资93.3亿元,其中鱼跃高端医疗器械全球生产基地二期项目总投资达30.5亿元。

项目建设高效推进。2024年,开发区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重、实干为先”的导向,实现了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60个市级重点产业类项目已开工建设49个,完成年度投资71.58亿元,其中镇江市级重点项目20个,已全部开工建设。

载体能级有力提升。2021年以来,开发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全区在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连续三年实现晋位,目前位列第十一位;荣获国家工信部授予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称号;中智园6.18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上线运营,成为全省首个获得“绿证”的政府园区侧光伏项目。完成新建国药片区供电外线土建工程,建设鱼跃路、顺康路、东岗路等核心道路,推动河阳新城人才公寓、职工餐厅等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基础保障。

聚力开放创新,培育优势动能,激活创新驱动新引擎

开发区是丹阳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人才引进的主渠道。2024年,开发区成立了科技金融局,围绕做强优势产业、做优龙头企业、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了一批现有基础强、产业层次高、发展势头好的主导产业项目和未来成长空间大的前沿产业项目。

园区联动初显成效。2024年,开发区持续深化落实全市开发园区体制改革,对照《省级主体开发区与功能园区职能分工指导意见》,制定“一区两园”框架下省级主体开发区与功能园区职能分工清单。全力推动开发园区联席会议机制组织运行,会同5个辐射和联动镇(区)和相关部门,定期开展项目招引及建设工作交流会,及时分享信息,加强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科技创新蓄势赋能。2024年,开发区深化“智改数转网联”,协助140余家规上企业完成“智改数转”诊断。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4家企业获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有效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1家,新增发明专利12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65亿。强化高素质人才支撑,各级人才项目申报数量均为丹阳第一,5人获评镇江“金山英才”。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2024年,开发区实行领导挂钩服务机制,问计问需于企,累计为200余家企业解决用工需求,精准推送3000余条就业信息。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组建2支专业帮办代办队伍,有效承接23项上级赋权事项。着力破解发展用地瓶颈,将闲置低效用地盘活作为年度“敢丹当”攻坚事项,今年以来累计盘活土地790余亩。积极引入金融活水,开展园区保业务8笔、政银企对接会9场,签约授信总额2.02亿元。

聚力城市更新,推进乡村振兴,谱写城乡融合新篇章

开发区是丹阳城市建设的主城区、城乡发展的主窗口。2024年,开发区紧扣“智造名城、运河明珠”城市定位,以“时不我待”紧迫感,以“舍我其谁”使命感,让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比翼齐飞”,让城市形象和美丽乡村相得益彰。

城市能级不断提升。2024年,开发区坚持规划引领,组织完成荆林村、张巷村等18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优化老九曲河东片区控规调整。提升交通能级,开展公路、铁路沿线安全与环境整治工作,完成镇江市级路域环境整治、城市管养道路环境提升示范路——兰陵路马相伯段及市政府广场段的拓宽改造。加快拆迁安置,推进丹金高速公路拆迁安置点建设、大运河“三改二”工程铁路桥迁改等各项准备工作。聚焦重点板块,加快建设开发区生态新城,持续推进练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与常州恐龙园集团签订恐龙人探索营项目框架协议。优化眼镜城片区功能布局,积极对接中山眼科中心,洽谈“眼科医院”合作模式,全力打造运河1958文化园、眼镜博物馆等城市新地标。

乡村产业加快发展。2024年,开发区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完成集体资产出租783个,形成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067万元。积极探索农旅发展新模式,规划东部生态宜居农旅环线,黄连山登山步道已于2024年年底完工并对外开放;依托国家3A级旅游景区香海琴枫及华都生态园,打造西部沉浸式农旅体验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推动总投资6.56亿元的6个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尽早形成新的增长点。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24年,开发区着力优化路域环境,完成丹界路、北二环、镇南路等城镇道路绿化更新,完成碾新线、荆裴线等十二条农路提档升级。有序推进4个丹阳市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马陵孙巷村进入省特色田园乡村验收阶段。持续攻坚“四沿”“五旁”环境突出问题,完成15个自然村农污管网改造,新增7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小菜园工程。

聚力民生实事,增进百姓福祉,擦亮群众幸福新底色

当好全区百姓“主心骨”,唱好一心为民“主旋律”。2024年,开发区坚持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宗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真正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综合服务、统一事项办理”。一年来,先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2万余件,办结率均达到100%,办结满意率达到100%。2024年,开发区还全面强化民生保障,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全区群众的“幸福指数”。

公共服务优化升级。2024年,开发区立足稳岗就业,开展“春风行动”企业专场招聘,开发区入驻企业93家,提供岗位700余个。关爱特殊群体,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困境儿童等6700余人,建成5个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餐点、2个乡村互助睦邻点和全市唯一一家精障康复中心。加大教育投入,投资4200万元推进异地新建河阳幼儿园项目;投资3.26亿元完成迁建马相伯中学项目,学校所有配套设施均按“十二五”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2024年,开发区还组织了教育行风评议活动,对辖区内1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了现场评议,满意率均为100%。

文体事业繁荣兴盛。2024年,开发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完成18万人次图书借阅。举办“我要上村晚 镇好艺起来”“歌唱祖国”等文艺活动73场、“文艺播种计划”全民艺术普及培训56场。依托“宣讲三进”“文艺演出”等平台,组织开展“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冬训亮理 理润初心”等各类宣讲62场,在“学习强国”、《新华日报》《镇江日报》等重量级媒体平台发表文章60余篇,在《丹阳日报》制作发行24期开发区专刊,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生态保护常抓不懈。2024年,开发区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高效推进央督、省督交办问题整改。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生物质锅炉专项治理,PM2.5年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持续改善。着力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紧盯泰山溢洪河、晓墟河等重点河流沿线排口整治,实施天工工业园、大泊集镇等区域雨污管网建设、众悦华城等3个小区改造、二污厂扩建、沃特污水处理厂尾水治理等工程。对全区40余家树脂镜片企业开展固废专项处置检查,严厉打击违法倾倒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行为。

聚力基层治理,提升服务效能,筑牢和谐稳定新防线

牢牢掌握基层治理“主导权”,时时把握服务百姓“主基调”。2024年,开发区通过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大“平安曲阿”宣传力度,加快推进信访法治化进程,加强村(社区)级矛盾调处服务中心建设。

网格治理提质增效。2024年,开发区织密织细“精微网格”,设置202个综合网格、1060个微网格、80个专属网格,建立376个网格微信服务群,覆盖居民54700余人。以“共治”提升治理凝聚力,选取高楼、史巷、华甸3个社区,引进镇江正益社会组织试点“参与式治理”。

法治建设守正笃实。2024年,开发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8件,办结率、满意率100%。纵深推进“八五”普法,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8次,荣获镇江市“八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2024年,开发区在辖区各村(社区)均已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为村(居)民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咨询、引导等服务。同时强化源头化解,调解成功率99.7%。

安全生产标本兼治。2024年,开发区加速构建社会面小场所治理“1+3+N”体系,集中排查沿街商铺数4615家。深入开展“4+5”重点行业领域专项行动,完成7个小区24幢楼实体墙封堵、5个小区218台电梯智能梯控安装,整治涉粉企业15家,整改“厂中厂”隐患366处,拆牌破网118处,清理住宅小区通道266处。提高技防水平,累计安装智慧消防2416家,规上企业覆盖率达88.3%,规下企业覆盖率从年初39.8%提升至92.51%。

未至峰顶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在新的一年里,开发区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韧劲和勇气,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共同谱写开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