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农技人员在田间查看苗情。记者 须俊 摄
本报讯 (记者 须俊 通讯员 晓丽)眼下正值数九隆冬,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此时也是人们采购年货忙年之际。然而,记者走近高新区乡村部分种粮基地和家庭农场探访时发现,不少种粮大户和农场主围绕打好今年夏熟丰收基础,因地制宜做好小麦田间管理,从早从紧落实春耕备耕物资,掀起了冬管促壮苗、年前备耕忙的喜人景象。
昨日上午,记者在位于高新区大圣村毛红星家庭农场看到,连片成方的麦田中绿色的麦苗生机勃发,正积攒着丰收的力量。正在田头查看苗情的农场主毛红星说,他种了2000多亩小麦,近期少雨田间干,不利于施肥,准备等雨后撒施肥料,以促弱转壮,为促进壮苗早发稳长打好基础。毛红星告诉记者,春节一过,小麦将陆续返青,田间管理环环相扣,一刻松不得。
冬闲人不闲,种粮劲儿足。这几天,双合村三房村种粮大户陈顺良正对今年流转后新增的一方土地进行复垦,农田整治现场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方30多亩的土地,是退林还耕的,我准备在春节前将树根等清理结束,然后通过复垦为今年备耕做好准备。”陈顺良说,得益于国家稳粮重农和扶持家庭农场的好政策,他从泥瓦匠转型为种粮大户,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种粮之路。目前,陈顺良的粮田经营面积已达800多亩。去年,他还投资建起粮食烘干库房,新上了两台粮食烘干设备,每台日烘干稻谷能力达到32吨。库房内,整齐摆放着新购进的化肥等农资。
当问起2024年下半年稻谷“增收账”时,陈顺良打开话匣子,“我种植的是以南粳5055等为主的优质稻米品种,市场行情很好,去年这一稻谷品种每斤卖到1.55元,销售价格比上年每斤增加了近一毛钱。从我农场烘干后的稻谷产量亩均1100元计,秋粮收入总体保持去年水平。作为种粮专业大户,他们最盼的是来年有个好收成。因此,他们更加舍得对土地的投资,在忙年的同时不忘为春耕备耕早作准备,因而提前采购化肥、农药,预订新型良种和高效农机,为农田备足备齐“年货”,也成为种粮大户年前的追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