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谢超 陈静 通讯员 周竹生 左超然)昨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迎来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报告会,奥运会冠军团队中国女排前队长、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惠若琪自2017年后再次踏入这片熟悉的校园,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宣讲,让女排精神的光辉照亮中北学院每一个角落。
宣讲中,惠若琪以独特的“排球版MBTI”测试开场,迅速拉近了与在场师生的距离。主攻、副攻、接应、二传、自由人……每个人都能在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正如女排队员们在赛场上各司其职,共同为胜利拼搏。
“女排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较为‘年轻’的精神,年轻的故事,我们就用年轻的方式来讲。”惠若琪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自信与从容。她从自己的经历讲起,分享了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中国女排与日本女排的决赛。那场比赛中,中国女排在2:0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追平,但队员们最终顶住压力,重振旗鼓,赢得了胜利,开启了五连冠的光辉之路。惠若琪感慨地说:“那个时候,我觉得女排精神代表着胜利,这是我对女排精神的初始理解。”
然而,女排精神远不止于此。在惠若琪的排球生涯中,她深刻体会到了逆风翻盘、永不放弃的力量。无论是面对训练的艰辛,还是比赛的失利,女排队员们总能够相互鼓励,共同面对困难。惠若琪说:“在国家队训练期间,老队员们总是不断挑战自我,她们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我意识到,女排精神不仅仅是刻苦训练,还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压力。”
惠若琪特别提到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她因伤病不得不接受第二次心脏手术的经历。在病房中,她目睹队友们带着她的赛服登上领奖台,内心百感交集。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康复,最终赶上了奥运的末班车。她说:“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女排精神的真谛——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宣讲中,惠若琪还结合自己作为教师的新身份,分享了如何在体教融合、排球职业化改革、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身体力行。她表示,体育运动是与世界交流的语言,希望在未来更好地传播中国排球运动员的声音,做好中国排球国际传播的纽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