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队友”支招,孩子充值千元“买皮肤”

核心提示: 近日,市民金女士无意中发现自己上小学的儿子花费千余元在一款名为《和平精英》的游戏中购买了不少游戏“皮肤”,但让金女士感到疑惑的是,孩子是如何破解支付密码的。

1e571c5d01f19014fdcc05580afdc40a

图为游戏平台退还的部分费用。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讯(记者 马骏) “这些游戏‘皮肤’确实是我孩子想要的,可他并不知道支付密码。”近日,市民金女士无意中发现自己上小学的儿子花费千余元在一款名为《和平精英》的游戏中购买了不少游戏“皮肤”,但让金女士感到疑惑的是,孩子是如何破解支付密码的。

金女士告诉记者,此前,她把家中的一台平板电脑给孩子用于学习和娱乐。“平板电脑上安装了微信,孩子有自己的微信账号,平时,我们会通过微信给他发一些奖金。不过,我们并没有告诉他支付密码,以免孩子乱花钱。”金女士说,“最近,我估摸着他微信里得有一千多元了,就想看一下,没想到点开一看竟然只有两百元。更让人奇怪的是,平板电脑里原本下载的游戏App一个都没有了。”

在金女士的追问下,孩子才说出实话。原来,微信里的钱被他用去充值买游戏“皮肤”了,而充值后,孩子意识到自己闯祸了,担心家长批评,索性把游戏卸载了。

孩子的行为虽然让金女士十分气愤,但她却很疑惑:不知支付密码,孩子是如何充值游戏的?

“孩子告诉我,他在游戏里和‘队友’语音聊天,说自己想买皮肤,但却不知道支付密码。于是,‘队友们’便出谋划策,帮他想办法。”金女士告诉记者,那些游戏“队友”也都是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小学生,有人提议尝试生日日期;有人建议试试平板电脑开机密码;还有人提醒他不要频繁尝试,会导致屏幕被锁……金女士说,其实支付密码和这些信息都无关,但最终还是被孩子试出来了。之后,金女士向《和平精英》所属的腾讯公司客服反映了这一情况。经过沟通,腾讯方面表示,尽管家长存在失责,但酌情退还六百余元。金女士虽然接受了这一结果,但认为游戏商对于游戏内容的监管仍有很大漏洞。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又一次重点围绕“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便于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等作出规定。同时需要看到的是,在相关法律、政策落实推进过程中,仍存在落实层面的现实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综合治理模式,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级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经营者等多方协同发力。家长需要尽到家庭管护、教育的责任,包括对孩子使用智能设备等进行有效管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要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真正落到实处,毕竟,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既然开发了游戏,而且是获利方,就有责任和义务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一味地将问题推给家长,是不公平的。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