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骏) “你这衣服和店里的原图有点色差。”“这衣服上怎么还有两处地方勾线了。”“你看还能再优惠20元吗?这样我就直接给好评了。”近日,市民陈女士遇到了一件郁闷事。不久前,陈女士的女儿作为节目主持人参加了幼儿园的毕业典礼活动,为此陈女士特意在网上为女儿购买了一件三百多元的礼服。活动结束后,陈女士在二手平台上将礼服出售,却没想到遇到了“到手刀”,对方在购买后不断“挑刺”、压价。
陈女士告诉记者,几天前,她在闲鱼平台上售卖了一件女儿只穿过一次的礼服,“我花了三百多元购买那件礼服,降价一百元在网上卖,标注的价格其实也是低于我的预期的,但我怕标高了没人买,所以算是‘忍痛’卖了。”陈女士说,很快,一位买家就表现出了购买欲。陈女士将这件礼服的各处细节都拍下来发给买家,而买家也很痛快地付了款。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但陈女士没想到,收到货的买家却开始挑起刺来。“那人先是说我的衣服和店家的原图有色差,质疑是假货,这让我感到很惊讶。”陈女士表示,她咨询售卖该礼服的店主,店主称,每一件都是手工制作,颜色、花样都不一样,这也是这件礼服价格不低的原因。当陈女士将自己与店主的聊天信息截图发给买家后,买家又称礼服上有线头。陈女士表示,她当时将礼服买来后仔细观察过,后来在寄出前也检查过,并没有什么线头,陈女士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没检查出来,但已经萌生了不想卖的想法。“这衣服按这个价格卖,我是心疼的,买家这样挑刺,我就不想卖了。买家还让我退一些钱给她,说买到这样的礼服心里不舒服,否则就退货了。”听到买家这样说,陈女士便直接让买家将礼服寄回,表示她不卖了。然而,这时买家又言辞含糊,不提退货,只希望陈女士在价格上再退让些。但陈女士最终选择退款,并让卖家寄回礼服。
“我是第一次在闲鱼平台卖东西,没想到竟然遇到这样的糟心事。”陈女士表示,她将这一遭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里,有人告诉她,这是遇到“到手刀”了,并称这样的现象在二手交易平台经常出现。记者了解到,“到手刀”是二手交易市场中的一个专用名词,指的是买家在商品到手后要求卖家降价才同意付款的行为。
“到手刀”现象不仅损害了卖家的利益,也破坏了二手交易市场的秩序。业内人士表示,发货前拍摄完整信息,沟通时保持心态,申诉时提交聊天记录截图作为证据,做好这几点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为了防范“到手刀”,卖家在交易前应与买家充分沟通,了解买家的需求和期望,并在发布商品时详细描述商品的情况,包括品牌、型号、新旧程度、瑕疵等。此外,选择信誉良好的买家进行交易也可以降低“到手刀”的风险。如果遇到“到手刀”的情况,卖家应保持冷静,理性沟通,还可以寻求闲鱼平台或其他正规渠道的介入来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