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外婆给高考取得佳绩的夏乐琪点赞。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679分,这是省丹中高考生夏乐琪在24日晚上查到的高考成绩。女孩第一时间下楼,将这个好消息说给在屋外乘凉的外婆听。外婆不知道总分,只是从外孙女的表情猜测,应该考得不错,于是也跟着笑。直到得知外孙女的高考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时,外婆才兴奋起来。外婆说,她晚上睡不着,好几次想去外孙女房间抱抱她,又担心吵她睡觉,想着想着,咧嘴入梦。
高考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按照“规则”,通常是一个人冲刺,全家人做后盾。在夏乐琪家,外婆外公就是她的后盾。身在乡村的夏乐琪家境贫寒,为了生计,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是外婆外公将她拉扯大。进入高中,学习紧张,夏乐琪打算在校住宿,外婆说好。于是每逢周末,外婆和外公就骑着三轮车来接她回家,外公在前头蹬得不亦乐乎,外婆在后头拉着外孙女嘘寒问暖。高二时,夏乐琪又想在学校周边租房住,觉得这样更有利于为高考做准备,外婆又说好,简单收拾一下,便和外公从住了几十年的乡村老宅搬到了出租屋里,全方位照顾外孙女的起居饮食。
和很多外婆一样,夏乐琪的外婆也不懂“高深”的高中文化知识,除了在饮食上下功夫,外婆还学着察言观色:回来不说话,说明考得不满意。这时候,外婆总是故作云淡风轻地说一句“下次加油就行,别想太多”,安慰往往点到为止。除非外孙女愿意主动聊一聊学校里的事儿,外婆才坐下安静地听。老人有时候听不懂,但也不追问,因为她知道,有些烦恼,说出来就好了。除此之外,外婆帮助外孙女缓解情绪的绝招便是爱的抱抱。抱一下,亲一下——早已是大女孩的夏乐琪在外婆眼里永远不会长大。
住出租屋的日子,外婆起初还会在白天抽空回乡下干一点农活,但随着高考临近,外婆也顾不上其他的。早上外公送,晚上外婆接。晚自习回家总得吃点东西,外婆早已准备好。那些冲刺的夜晚,外婆尽量陪伴,看到外孙女房间的灯灭了,老人才能踏实睡下。第二天,四点半的闹钟一响,外婆照例又开始了一天的手忙脚乱。
高考分数出炉,全家人“论功行赏”。“我有功劳吧?”外婆用最硬的口气说最软的话。夏乐琪搂着外婆的肩,伸出大拇指,肯定了外婆“头功”的地位,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
在孩子面前,父母尚且掩藏心事,何况祖辈。夏乐琪知道,一路走来,外婆外公为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有时候外婆身体不适也不说,有次甚至摔伤了仍从乡下骑车去学校接她回家。类似事,往往过去很久,夏乐琪才从老人的“说漏嘴”中得知真相。
家境不好,无法给外孙女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外婆并不钻牛角尖,只是一个劲儿地把最好的给外孙女。哪段时间爱吃虾,哪段时间又爱吃酸菜鱼……外孙女的喜好,外婆拿捏得精准,准备得及时。她能做的不多,但能做的都做了。
高考取得佳绩,夏乐琪有很多对于未来的展望。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以后不能在离家太远的城市工作,这样不方便见外婆外公;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外婆外公接到身边,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但外婆不这么想。孩子考完了,外婆和外公也该回村了。外婆觉得,外孙女高考圆满落幕,自己也完成了最后的一件大事,就像电视剧里那些辅佐君王打天下的谋臣将军,如今她也该“归隐”了。接下来,外婆打算继续回归她原本的种地生活。而对于外孙女,外婆希望天高任她飞,勿念。
高考是战场、是青春、是梦想;爱是无声、是陪伴、是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