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家NIKE门店门口摆放了“考试必备”宣传牌。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讯(记者 马骏)随着高考的临近,“高考经济”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庞大的考生群体,各路商家大打“高考牌”,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高考经济升温的同时,无形中也增加了考生家庭的经济压力。对此,业内人士建议,考生、家长应该视家庭经济条件理性消费,不可盲目攀比。
“买NIKE就是买‘对号’,红色就是金榜题名,绿色就是一路绿灯,橙色就是马到功成……”近日,记者在商场走访发现,一家NIKE门店门口摆放了宣传牌,“考试必备”四个大字格外惹眼,吸引了一些消费者。“要高考了,难怪推出这个系列。”“现在连衣服都成考试必备了。”“这样的宣传暗示性太强了,感觉不买都不行。”对于这样的广告,路过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想法。此外,一些服装店也将旗袍放到了醒目位置,并在一旁放置写有“旗开得胜”的广告牌,同样吸引了部分消费者。
除了实体店,记者发现,“高考氛围”在网购平台更为火热。记者在某网购平台以“高考”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搜索栏直接跳出了“高考仪式感礼物”“高考必备”“高考文具”“高考战袍”“高考幸运符”等各种信息。搜索后,页面显示出了多种商品,包含“2024考生专用御守护身符”、号称“孔庙祈福”“逢考必过”的高考必备文具套装以及各种写有“金榜题名”“旗开得胜”“超常”“稳赢”等的“高考战袍”……
有市民在受访时认为,商家大打“高考牌”,就是想要抓住考生和考生家长在高考前较为紧张的心态。“买件讨彩头的衣服穿,这是一种心理暗示,用来缓解缓解紧张情绪。”一位市民说,“不过,如果真被各种商家吃准了这种心理,那要买的东西可不少,服饰类的还不算贵,再加上食住行,那可就价格不菲了。”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想讨个好彩头无可厚非,但如果怪招迭出,其实也直接反映了家长的内心焦虑。而家长如果将自己的焦虑表现在行为上,可能会加重考生们的心理负担,得不偿失。高考,是国家取才之道。对很多考生来说,也是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作为家长,做好均衡营养的饭菜,陪伴孩子好好走过这段历程就已经很有意义了。与其被“高考经济”牵着走,不如少些盲目和迷信,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在高考中交出满意的答卷。
网友评论